首页 > 国内

中国航天 新年新飞跃

2023-01-12 07:15: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月9日6时,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2023年中国航天发射取得开门红。

  空间站全面建成,揽月、探火、逐日成果频出……过去的一年,中国航天全年发射次数突破60次,创造了发射次数的新纪录。

  2023年,中国航天依旧精彩。在继续保持高密度发射频次的同时,新的运载火箭、新的发射任务将进一步深化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贡献。

  空间站进入运营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2023年,该集团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此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科宇航、星河动力等航天企业计划安排10余次发射。这意味着2023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有望保持“60+”的高位。

  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共实施了6次发射任务,长征二号F、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三型运载火箭接力亮相,分别执行载人飞船、空间站舱段、货运飞船发射任务。从天舟四号、天舟五号两艘货运飞船,到问天和梦天两个实验舱,再到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艘载人飞船,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

  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承载着中国人奔赴星辰大海的航天强国之梦。随着国家太空实验室搭建完成,中国空间科学研究和宇宙空间探索将进入崭新阶段。据了解,随着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继续开展空间站运营阶段发射任务。

  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提出选派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需求,中方正在开展对接协调,并积极进行国外航天员培训的相关准备工作。目前,中方与联合国外空司、欧洲空间局共同遴选的多个空间科学应用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相关载荷将于2023年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研制嫦娥七号、天问二号

  嫦娥逐月、天问探火将开启新篇章。2023年,中国将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

  2019年1月3日,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顺利着陆,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如今,嫦娥四号落月已4年有余,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背行驶1455米,工况正常。嫦娥五号任务带回的1731克月壤样品产出诸多成果,近百个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陆续发布,不断深化着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预计2025年前后,嫦娥六号任务将实施并为人类取回月球背面的第一批月壤。即将开展研制的嫦娥七号,则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主要开展飞跃探测——到月球南极的阴影坑里现场勘查,在月球上寻找水的踪迹。

  2021年5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国印记。一年多的时间里,天问一号的一举一动备受世界关注。2022年9月举行的第73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团队获得了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而在科研成果方面,中国科学家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按照规划,中国将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完成近地小行星采样,完成火星采样返回等关键技术攻关。今年,天问二号研制工作的推进,将让中国的行星探测走得更远、更稳。

  长征六号丙火箭将首飞

  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搭载22颗卫星,实现“一箭多星”的新纪录;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首飞;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型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202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53次,刷新了成功发射的“连胜”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进入应用性发射阶段,其发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2022年,新一代运载火箭全年发射占比约为27%。

  2023年,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改进型——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将进行首飞。据介绍,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三级液体运载火箭,动力系统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长征六号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空白。

  今年,中国民营商业航天有望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日,谷神星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将搭载的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民营火箭型号的规模化商业发射交付取得新进展。今年,“谷神星”系列运载火箭计划完成8—10次发射交付。

  链 接

  2023年 全球太空探索亮点多

  新的一年,全球太空探索活动丰富多彩,月球探索成为热议话题,各类深空项目也排上日程,各国竞相推进太空探索的势头仍将延续。

  月球探测是重点。俄罗斯计划把“月球25号”探测器送到月球南极勘察水冰资源并验证软着陆技术。印度“月船3号”探测任务几经推迟后暂定今年发射,再度尝试将着陆器和月球车送往月球南极。日本企业“白兔-R”1号任务计划4月在月球表面的阿特拉斯陨石坑进行软着陆。美国航天局的小型卫星“月球手电筒”也将进入绕月轨道,利用红外激光脉冲从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的陨石坑内寻找水冰。

  深空探索领域,今年一大看点是发射窗口定于4月的欧洲航天局“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该探测器预计2031年飞抵木星附近,届时开始对木星及其卫星系统的相互关系和复杂性进行深入调查。此外,美国航天局计划于10月发射名为“灵神星”的航天器,其任务是观测小行星带内一颗同名的小行星,预计2029年飞抵目标天体附近。

  更多太空观测装置今年内也有望部署就位:欧航局的“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旨在通过观测数十亿个遥远星系的分布绘制宇宙“三维地图”,揭示宇宙为何加速膨胀及暗物质、暗能量等谜题。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X射线成像和光谱任务(XRISM)”将接替发射后不久失联的X射线天文卫星“瞳”,捕捉来自遥远恒星和星系的X射线辐射。

  据新华社电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陕西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最高等级墓地

    原标题:陕西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最高等级墓地 实证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在1月12日举行的2022年度陕西重要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邵晶发布了石峁遗址2022年度发掘收获:石峁遗址核心区域发现目前石峁文化最高等级墓地——皇城台墓地,这是石峁已进入早期国家形态的重要实证,是近年来中华文明...

    时间:01-12
  • 湖南力推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 农村涌动创业创新潮

      中新网长沙1月12日电 (记者 鲁毅)1月11日,湖南召开全省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推进会。会议透露,2022年1-11月,全省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899个、累计到位资金4210.2亿元,占湖南省内联引资到位资金的34.9%;2022年,在湖南参与举办或主办的“全球湘商大会”“首届全省旅发大会”“全省重大项目签约仪式...

    时间:01-12
  • 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相关负责人昨天(11日)表示,自然资源部组建五年来,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取得一批新成果、生态保护修复取得开创性进展。  自然资源部表示,五年来,全国共完成1885个县1:5万地质灾害调查、186万平方公里隐患综合遥感识别、12961处工程治理,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明显下降。第三...

    时间:01-12
  • 安徽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

      中新网合肥1月12日电 (记者 吴兰)11日,安徽省纪委监委召开新闻通气会,安徽省纪委常委、省委巡视办主任华克思通报了2022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情况。通报显示: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757件,处分16721人,其中立案厅级干部案件54件;移送检察机关591人,其中厅级干部23人。  通报指出,20...

    时间:01-12
  •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镇江“有事好商量”助力“议得好”“落得实”为民生提质

      中新网南京1月12日电 (徐珊珊)“我们正把‘有事好商量’开放式协商议事平台打造成街区和社区的‘好帮手’、居民和游客的‘连心桥’、委员履职的‘新平台’、社情民意的‘直通车’。”日前,江苏省政协委员、镇江市政协委员、润州区金山街道西津古渡社区党委书记史梅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

    时间:01-12
  • 最高检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

      中新网1月12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分别为江西范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湖南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柏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江苏潘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不起诉案,贵州刘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不...

    时间:01-12
  •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乐章——2023开年推进绿色发展一线观察

      2022年岁末,《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正式发布,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2023年开年之际,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鄱阳湖畔,数不清的候鸟在引吭高歌;华北平原,...

    时间:01-12
  • 新华视点|“种牙”整体费用有望降一半——口腔种植牙省际联盟集采看点解析

      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参与集采,采购需求量达287万套……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产生拟中选结果,拟中选产品公示后将发布正式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哪些看点?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55% 患者有望不再“望牙兴叹”  ...

    时间:01-12
  • 西施故里的新“浪漫”事业

      西施故里的新“浪漫”事业——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助力 经济强县奔赴空天发展路  【《中国新闻》报记者 李腾飞 报道】“龙楼镇外紫贝东,不是将军是书生。百尺箭,万钧弓,云霄欲上第五重。”1月3日,在诸暨举行的2023航空航天与智能视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简称发展大会)上,贾阳分享了他在执行天问一...

    时间:01-12
  • 今年春运 “AI医生”看护这座跨海大桥

      ◎本报记者 矫 阳  杏林公铁大桥是进出厦门岛的唯一跨海铁路通道。从远处眺望,大桥犹如一条巨龙卧于海面之上,连接岛屿与大陆。进出鹭岛的铁路客货运输,都要通过这座大桥。  桥梁安全维护是重中之重。“即便几毫米的测量误差,都会成为影响铁路安全的巨大隐患。”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

    时间:01-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