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立足国情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

2023-01-11 14:52:32

来源:光明日报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简单照搬国外现代化农业强国模式”,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不断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稳步提升。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过也要看到,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高,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粮食供应紧平衡格局尚未根本改变。破解这些矛盾与问题,需要推动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借鉴国际上农业强国的发展经验和普遍规律,更要立足我国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构建体系多元、高产高效的农业强国模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模式既不能盲目照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农业强国的规模化模式,也不能简单套用以色列、日本、荷兰等农业强国的精细化模式。我国资源种类丰富、禀赋多元,在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走多样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比如,有的地区适宜规模化生产,可重点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的地区适宜开展小规模农业,可重点提高土地生产率;有的地区适宜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可重点提高资本和技术生产效率。同时,在保障粮食安全总量安全的前提下,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我国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塑形铸魂构建彰显中华民族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的农业强国模式。从农事节气到农业景观,从乡风民俗到生态伦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沃土和思想资源,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要善于从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将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推动传统农耕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将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与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促进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农耕文明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机。

  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科学合理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农业强国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超越。农业是生态产业,农村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擦亮农业发展的生态底色。我们要遵循生态系统分布和演替规律、农业生产规律,坚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粮则粮,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处理好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健全农产品优质优价市场机制,做强补齐乡村生态产业链条,让生态红利变成产业效益和农民收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农业强国道路。

  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始终把农业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用自己的农业优势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将粮食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走出一条反映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智慧的农业强国之路。

  (光明日报 作者:史志乐,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去年审结案件2万余件 加强涉数据保护案件审理

      中新网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陈杭)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基本建成首都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格局,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18项改革措施,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的不利局面下仍基本完成了全年审判任务,实际收案33750件,审结23757件,法官人均结案360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在国家治理和科技自立自强中的关键作...

    时间:01-11
  • 安徽检方发布五年十大检察典型案例

      中新网合肥1月11日电 (记者 赵强)安徽省人民检察院1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过去五年该省检察工作情况,并发布了“安徽五年检察工作十大关键词”和“安徽五年十大检察典型案例”。  据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敬安介绍,办案是检察机关最好的名片,而一个好的案例又...

    时间:01-11
  • 台湾民众去年前11月实质经常性薪资负增长

      中新社台北1月11日电 台湾当局“主计总处”11日公布,2022年1至11月,全台受雇员工每月实质经常性薪资为4.1万元(新台币,下同),同比减0.11%,显示薪资增长跟不上通胀速度,冲击民间购买力。  综合中央社、《经济日报》等台湾媒体报道,去年前11月,台湾受雇员工经常性薪资为4.4万元,同比增2.86%,为22年来同期...

    时间:01-11
  • 四川“两会”:代表委员聚焦成渝“共舞”全面提速

      中新网成都1月11日电 (单鹏 岳依桐 王利文)今年的四川“两会”,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旧是热点话题。多位代表、委员表示,要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  11日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黄强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时,回顾了成...

    时间:01-11
  • 中国海警2022年海上禁毒战果丰硕:缴获毒品1.12吨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阮煜琳)记者11日从中国海警局获悉,2022年,中国海警局重拳惩治海上涉毒违法犯罪,全年共缴获毒品1.12吨、制毒物品1.2吨,打掉特大制贩毒团伙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  2022年,中国海警局深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严密组织“净海2022”专项行动,以遏制境外毒品和境内制毒...

    时间:01-11
  • 秦刚就中非关系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当地时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同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共同会见记者时表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首访非洲时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10周年。10年来,在中非领导人共同引领和推动下,中非关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迈入了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时...

    时间:01-11
  • 回应“和平保台” 国台办指真要和平就应放弃“台独”

      中新社北京1月11日电 (记者 张晓曦 王捷先)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在北京表示,“台独”与和平水火不容。岛内一些政客,如果真的要台海和平,就应该放弃“台独”分裂立场,回到“九二共识”基础上来,不要再当外部反华势力的棋子。  当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近期赖清德等岛内政治...

    时间:01-11
  • 山东青岛海域一油船爆炸 15人获救、2人失联

      1月10日15时50分,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接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通报,一空载油船在青岛东南45海里处发生爆炸,船上17人被困。接报后,北海救助局派遣青岛待命船“北海救115”轮前往救助。22时20分,“北海救115”轮抵达爆炸现场,将15名被困船员转移至安全地带,随后继续现场搜救失联人员。目前,2名失联人员还未...

    时间:01-11
  • 中国海警2022年海上禁毒取得丰硕战果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刘新)记者日前从中国海警局了解到,2022年,中国海警局深入推进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严密组织“净海2022”专项行动,以遏制境外毒品和境内制毒物品从海上走私出入境为重点,积极构建海上防控体系,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重拳惩治海上涉毒违法犯罪,全力遏制毒品走私贩运活动。全年共...

    时间:01-11
  • 学习语 |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1月9日,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在京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

    时间:0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