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权威访谈)

2023-01-11 05:55:14

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准确把握2023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2年以来,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北京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将如何推动下一步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殷勇。

  以“质”的扎实提升,带动“量”的稳步增长

  记者:2022年北京经济发展成效如何?进入新的一年,北京推动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哪里?

  殷勇:2022年极不平凡,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取得新成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万美元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35万元/人以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7%;1至11月全市新设企业23.1万家,平均每日新增科技型企业293家,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首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继续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是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从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安排。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五子”联动如何带来首都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殷勇:“五子”联动,紧扣“质”的扎实提升,带动“量”的稳步增长。

  第一“子”,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维度来考虑的。将以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充分发挥北京的科技和人才优势,高标准建设在京国家实验室,持续支持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布局互联网3.0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巩固金融、信息、科技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着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竞争力。

  第二“子”,是“两区”建设。这是从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维度来考虑的。将牢牢抓住“两区”建设重大机遇,推动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2.0方案,积极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积极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打造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桥头堡。

  第三“子”,是数字经济。这是从用好数据这个最新最活跃的生产要素的维度来考虑的。目前,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7%。将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抓手,更大力度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子”,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这是从把握好供给和需求这对宏观关系的维度来考虑的。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瞄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第五“子”,是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是从更大视角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和促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维度来考虑的。将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统筹用好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资源增补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市建设发展向存量更新转变。高水平推进首都“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建设,携手津冀共同打造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记者: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如何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加快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殷勇:过去一年,首都科技创新工作放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战略布局中谋划,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中关村、昌平、怀柔三个国家实验室全面运行,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涌现出一批世界领先科技成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培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率先形成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8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接近80%的“双80%”发展格局。目前,北京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前三名,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

  新的一年,我们将以科技创新为主抓手,塑造首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是加快布局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契机,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创新载体,支持科技创新取得更多基础原创成果和底层技术突破。

  二是深入开展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去年,部市联动推出了中关村新一轮24条先行先试改革政策,以解决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目前实施成效十分显著。今年,我们将推动24条扩大到示范区全域,在金融、人才等领域滚动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同时着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三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持续巩固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势。将聚焦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产业方向,深入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不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是面向全球招贤引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人才之都。

  数字经济是新领域、新赛道,也是新动能、新消费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北京如何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殷勇:固定资产投资,我们强调量稳质优,2022年投资超过8000亿元,1至11月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6.6%、58.5%。消费供给能力和品质显著提升,北京环球影城等消费新地标不断涌现,线上消费保持活跃,2022年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达39.6%,创历史新高,直播电商交易金额超过1万亿元。

  新的一年,我们将坚决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同时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推动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良性互动和高水平动态平衡。

  记者:数字经济是北京的优势,2023年将重点推进哪些领域?

  殷勇:数字经济,是新领域、新赛道,也是新动能、新消费。新的一年,我们将在数字经济上更好发力,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区块链算力平台、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推动北京数字贸易港建设,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示范,提升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能级。更加突出以数据驱动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互联网3.0等新标杆工程,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2年完成的这件事,让我们向“星辰大海”又进一步

      中国空间站系统研发团队:天宫筑成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彭丹妮  发于2023.1.9总第107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2022年度科技人物 中国空间站系统研发团队   获奖理由  2022年,中国空间站在轨完成三舱“T”字基本构型,首次实现六名航天员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遨游苍...

    时间:01-11
  • 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2023开年增进民生福祉一线观察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2023开年增进民生福祉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  回顾2022年,面对疫情多发散发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民生保障网不断织密织牢。2023年,更多务实举措将为人民幸福持续加力。  新年伊始,记者走访基层一线发现,各地在更多方面、更...

    时间:01-11
  • 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农信社纪检监察组原组长许维彬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安徽省纪委监委驻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纪检监察组原组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许维彬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安徽省委批准,安徽省纪委监委对省纪委监委驻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纪检监察组原组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委员许维彬严重违...

    时间:01-11
  • 公安部: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

      中新网1月11日电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微信公众号消息,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17亿辆,其中汽车3.1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达5.02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64亿人。2022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347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2923万人。资料图:12月22日,北京市东三环路上车流密集。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时间:01-11
  • 粉丝接机致机场拥堵 涉事明星余景天致歉

    新京报讯 1月11日凌晨,余景天就粉丝接机致机场拥堵一事致歉:深感愧疚和自责,保证以后会坚决杜绝这种情况发生,也会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指正。致歉全文如下:大家好,我是余景天。对1月4日在虹桥机场发生的拥堵事件,我深感愧疚和自责,也给现场的警察同志、工作人员和旅客道歉,对不起给大家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事件发生之后...

    时间:01-11
  • 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 奋力谱写新时代网信事业发展新篇章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我国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  网络生态持续向好;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数字贸易;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

    时间:01-11
  • 如何打造北京演艺新空间?民建北京市委这些调研成果将上会

      【《中国新闻》报记者刘军报道】1月10日,民建北京市委召开2023年北京市两会媒体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民建北京市委深入调研共形成调研成果240余篇,其中13篇重点调研报告将转化为民建北京市委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各类提案和发言。  民建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李申虹代表民建北京市委...

    时间:01-11
  • 台湾国学教授定居合肥十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生活充实

      中新社合肥1月11日电 题:台湾国学教授定居合肥十年: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生活充实  作者 张俊 储玮玮  “两岸同根同源,文化一脉,分不开割不断。”今年74岁的台湾国学教授朱荣智来到合肥已经十年,长期的两岸交流经历,让他对大陆有着深切的情感。  朱荣智出生在台湾新竹,自小家境贫寒的他刻苦学习...

    时间:01-11
  • 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优势区域走在前|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新华社长沙1月10日电 题:从“各干各的”到“互融互通”——湖南长株潭都市圈产业协同发展观察  新华社记者白田田、刘芳洲  “我需要包装设计,你那边可以做吗?”最近,长沙互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欧阳...

    时间:01-11
  • 2022年全国农垦经济稳定增长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汪亚)记者从农业农村部农垦局获悉,2022年全国农垦克服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整体保持稳定,预计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小幅增长,资产总额持续稳定增长,研发投入大幅增加。  统计分析显示,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方面,2022年全国农垦企业营业总收入预计7770.51亿元,同比增加124.36亿...

    时间:01-1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