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教育的情感转向是“高分低能”的解药

2023-01-09 09:17: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教育的情感转向是“高分低能”的解药【众议】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做过一张“教育发展生态图”,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讨论教育问题。他发现,在知识、技能、认真、勤奋、刻苦、踏实、谨慎等基本特征方面,中国学生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践能力、创造性、好奇心、兴趣爱好等方面,却有一定结构性的缺失。

  在前不久举行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九届年会上,刘坚分享了这一观点。他表示,一些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问题值得关注。这个问题背后指向教育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高分低能”;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药方”,也指向另一个关键词:“教育的情感转向”。

  在国际教育领域,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热点,不少教育专家认为,该能力是21世纪的关键技能,教育学正在经历由“认知”向“情感”的转向;在国内,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也认识到,单纯的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形成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智和积极情感,有利于学生的教育福祉和心理健康。

  如何促进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家校共育、整校推进?如何通过系统设计,在“五育”发展的过程中使社会与情感能力得到培育与提升?这些问题引发三十人论坛上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

  应试教育致部分学生情感扭曲

  当前,一些学生在情感上出现了危机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对情感重视不够?”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项贤明认为恰恰不是。

  在他看来,真正的原因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对学生情感的扭曲,导致人的情感发展出现很多危机。

  项贤明谈到,通过科学控制的教育,很有可能培养出像演员表演一样的情感——这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情感。情感转向不能是脱离生活的情感,教育不能去训练孩子的虚情假意。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袁振国谈到,社会与情感能力是一个学名,通俗地讲,就是情商——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特定环境的认知,实现自己需要的调控能力。

  袁振国表示,工作以后,人的智商、知识、能力或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更重要的是人和人相处的能力。情商的重要性在生活和工作中,可能比智商、知识更重要。

  “通常来说,人的智商平均水平是100到110之间,高的可达120,低的会到80,即使有障碍的人,也有八九十。但是人的社会情感能力却可能出现负数,比如人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下,在暴躁的社会情感下,可能会对社会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袁振国说,随着社会活动的变化越来越多样,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社会情感的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什么存在“高分低能”?袁振国称,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面,就是要从“认知能力”转向“情感能力”的拓展。当前更多强调“认知”这部分,而对于“情感”部分的认知才刚刚开始。

  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司创新和测量发展部主任蒂亚·卢科拉介绍了对于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研究:社会与情感能力和学生的学业成功、福祉密切相关。好的师生关系也与更高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密不可分。

  她还分享了一项调查结果,有创造力和好奇心的学生,在其他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上也更强。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程介明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教育却不是,教育是人类为人类设计的学习系统。他谈到,现在世界变了,社会变了,经济生产变了,生产的形态变了。以前是一条直路,拿到教育学历,就前途无限。现在像攀岩一样,每一步都需要思考。

  “这对个人的要求也不一样,就需要我们学会共处,也要学会自处。”程介明说。

  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正在到来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表示,长期以来,一些学校教育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忽视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造成一些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不足,导致了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

  “不过,‘双减’实施以来,我国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李镇西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主任黄忠敬介绍,从国际视角来看,社会与情感能力的转向经历了三次。第一次转向是从认知到情感的转向,也就是从智商到情商的转向;第二次转向是从心理到教育的转向,从心理学领域转到了教育学领域;第三次转向是从国家到国际的转向。从国际层面来看,尤其是发达国家,把社会与情感能力作为一个政策的优先发展领域。

  “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崛起,意味着教育领域一场具有颠覆性的变革正在到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指“可以接受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办学条件上,今天需要发展人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教育需要增进幸福感的作用。

  李镇西也认为,在社会各界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刻不容缓,且应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教师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强大的作用。不少实证研究显示,自身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较高的教师,往往具有健康的精神状态和更为有效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李镇西看来,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主要场所之一。学校如何实践社会与情感学习,怎样为孩子创建一个安全、快乐、包容并具有参与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积极地认识自我,建立与自己、他人的关系,如何通过构建心理安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都是需要进一步回答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文东茅认为,教育学正在经历从认知到情感的转向的,提升师生幸福感既是实现这种转向的途径,也是这一转向的最终目的。

  “幸福不仅来自需求满足的愉悦感,更源自真爱、奉献、尽责、成长等带来的价值感、意义感。促进师生不断向上向善、共同成长是幸福教育的真谛。”文东茅说。

  教育的情感转向究竟如何转

  社会与情感能力如何测量?袁振国表示,现在对认知能力的测量有成套的试卷,而且使用得非常成熟。情感能力如何测量、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这些研究和实践才刚刚开始。

  他还提到教育情感转向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在关系中构建和发展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但当今教育面对“三独”:独生子女、身为独生子女的教师和同样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很多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一些孩子的情感问题却在冷漠、疏远、缺乏交流的环境中被掩盖。

  如何帮助家长提升对“社会与情感学习”的认识,家长在与子女共情上具体要怎么做,怎样营造重视家庭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社会氛围,在不少专家看来至关重要。

  刘坚曾经做过一个有关我国教育创新环境评估的研究。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教育创新环境指数总体与2021年同期相比有所上升,其中政策环境改善相对明显,社会环境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氛围、成果交流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关键短板,教育创新的社区支持与共同体建设维度下降幅度最大,围绕教育创新的评估问责政策有待加强。

  “当学校教育已经占去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那么学生们势必要牺牲家庭生活、社区生活,甚至牺牲睡眠时间,去为100分而努力,为第一名而努力。这时候我们去谈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家庭教育,似乎意义不大了。”刘坚说。

  王旭明认为,教育的情感转向应该是在技术突破前提下的坚守,坚守基础上的转向。

  他表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必须科学理性地认识目前教育信息技术面临的情感困境。教育情感转向的条件与时机,一定是人工智能技术或元宇宙的理念成熟,能够从技术上为教育情感性带来保障,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只有到那个时候,教育的情感性才有可能存在转向或根本转向。

  “信息化时代当好人,而不是当好机器人。”王旭明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黄茅海跨海通道首个主塔封顶

    1月9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节塔柱的混凝土浇筑完成,黄茅海跨海通道关键工程高栏港大桥东塔顺利封顶,这也是这个工程5座主塔中首个封顶的主塔。高栏港大桥为主跨700米的双塔钢箱梁斜拉桥,塔高254.7米。桥塔采用中间细两端粗的异行结构,主塔每一节段的造型不断变化,塑形难度大、施工工艺繁杂。黄茅海跨海通道路线全长约31千...

    时间:01-09
  • 陈通当选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

      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记者 范宇斌)8日,上海海外联谊会(以下简称“上海海联会”)召开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记者获悉,此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为上海海联会新任会长。  会议指出,上海具有港澳台海外统战和侨务工作优良传统和资源禀赋,是中国对外沟通交往的桥头堡,与港澳...

    时间:01-09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浙江打造民生议事堂听民声聚共识

      中新网杭州1月9日电(张煜欢)推动市县政协搭建“请你来协商”平台,实现市县全覆盖、工作常态化,累计提出意见建议5.8万多条;打造民生议事堂平台,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设协商驿站……在浙江,在协商平台矩阵的建设之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正成为百姓生活的新常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时间:01-09
  • 河南已渡过疫情高峰!今天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1月9日上午10时,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统筹做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我省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强救治、优服务”,贯彻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实施办法的具体情况,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河南已渡过疫情高峰流行毒株以BA.5.2变异株为主发布会上,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时间:01-09
  • 2022年中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 为历史最多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9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022年,中国平均高温日数16.4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多。  当天,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22年中国天气气候进行盘点。据统计,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10.5℃,较常年偏高约0.6℃,为1961年以来仅次于2021年的历史次高,甘肃、湖北、...

    时间:01-09
  • 11部门发文 事关农房质量安全提升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等11部门印发《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专项推进方案》。  方案明确,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任务全面完成,存量农房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农房建设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房建设技术...

    时间:01-09
  • 多省份公布“乙类乙管”后新冠治疗费用医保政策

      从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近日,多个省份相继公布了关于实施“乙类乙管”后,优化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的相关政策。  例如,1月8日,黑龙江省医疗保障局、黑龙江省财...

    时间:01-09
  • 202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发布

      中新网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陈溯)9日,中国气象局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  2022年我国天气形势复杂,气候异常显著,极端事件频发。2022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活动由中国气象局主办,国家气候中心承办,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

    时间:01-09
  • 文昌航天发射场2023年任务“开门红”背后的“守护者”

      中新网海南文昌1月9日电 题:文昌航天发射场2023年任务“开门红”背后的“守护者”  作者 刘琨 鲁浩 欧阳留栋  北京时间2023年1月9日06时0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年伊始,文昌航天发射场喜...

    时间:01-09
  • 中国国家霹雳舞队,正式组成!

    目标直通巴黎!首支霹雳舞中国国家队名单出炉中国国家霹雳舞队选拔赛8日在国家极限运动溧水训练基地结束,8名选手(4男4女)从比赛中脱颖而出,组成首支正式的霹雳舞中国国家队。刘清漪在比赛中此次选拔赛共两场,首场已于2022年12月下旬在上海举行。根据赛制,上一场比赛中的男、女组前八名将参加第二场选拔赛,通过组内大循环...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