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由“防”转“治” ,中国多措并举加大新冠重点人群保护力度

2023-01-05 21:2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题:由“防”转“治” ,中国多措并举加大新冠重点人群保护力度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日前,中国官方发布通知,部署对新冠重点人群的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这份通知提到,“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确保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

  “新十条”优化措施发布后,中国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病者、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尤受关注。保护新冠重点人群,为其提供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关乎中国疫情防控的平稳过渡。

  如何加大对新冠重点人群的保护力度?一方面在于健康管理。中国疫情防控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也随之转变,聚焦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和医疗救治。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中国将新冠重点人群分为三类,即重点人群(高风险)、次重点人群(中风险)、一般人群(低风险),分别以红、黄、绿色进行标记。颜色不同,医疗服务亦有区分。

  例如,对于黄色标记的感染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每三天随访一次,可根据需要加密随访频次,至居家治疗观察结束。对于红色标记的感染者和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人群,社区(村)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协助其转诊,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也可通过急诊就诊。

  可以看到,中国各地正据此行动,加大对新冠重点人群的保护力度。

  例如,自1月2日起,贵州省为全省133万重点和次重点人群免费发放防疫健康包;天津市要求加快扩大农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覆盖面;湖南省近期组建166支应急处置支援队伍和105支应急处置专业队伍,织密“一老一小”防疫安全网。

  值得一提的是,疫苗接种也在同步推进。中国已开放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首先便是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等群体中展开,为新冠重点人群再披一层“护甲”。

  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在于医疗救治持续发力。

  据统计,中国现有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应开尽开、应设尽设”,同时简化就诊流程,增加药品配备,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这也为新冠重点人群寻医问药增添了便利。

  中国官方也要求,对于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一旦发现感染,要及时转诊至有诊疗能力的上级医院。

  “这样的老年人我们要求马上转诊,直接到三级医院就诊,因为这个时候只有到三级医院才有可能把重症给降下来。”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司长焦雅辉如是指出。

  之所以被划为“重点”,一个主要原因便是老年人、有基础病人群等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重症乃至死亡的风险较高。重症患者救治也成为当前中国疫情防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积极改造定点医院、亚定点医院,增加二级、三级医疗机构的重症储备,扩容重症医疗资源。

  同时扩容的还有急诊接诊能力。在“所有医疗机构都不能以任何理由对患者进行拒诊”的基础上,国家卫健委要求,对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把急诊资源更快速地循环周转起来,收治更多重症患者,最大程度实现重症患者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几天后,中国将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值得注意的是,实行“乙类乙管”本身就是在加强对新冠重点人群的保护。

  在此前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调整为“乙类乙管”后,中国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确立为“保健康、防重症”,工作重心由防范全人群感染转移到保护重点人群、降低重症和死亡,目的还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由“防”转“治”,中国防疫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汇聚更多资源,用于需要保护和救治的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推动疫苗接种、扩容医疗资源、强化重症救治,中国正多措并举做好新冠重点人群的防护与救治,加大力度保护这些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抗病毒药物怎么用?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染吗?解答来了

      记者:申少铁 制作:陈露、巩晗、陈蓦然、郭婉晴...

    时间:01-06
  • 去年三十二名中管干部被执纪审查 反腐败斗争从未停歇

      去年三十二名中管干部被执纪审查 专家认为  反腐败斗争从未停脚歇步  本报记者 陈磊  2022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审查调查栏目发布了2022年最后一条执纪审查信息,主角是黑龙江省鹤岗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康晓峰,退休9个月后落马。  《法治日报》记者根据审查调查栏目...

    时间:01-06
  • 强化监督压实责任 保障医疗救治举措落到实处

      强化监督 压实责任  保障医疗救治举措落到实处  本报讯(记者 王鹏志)“普通门诊都正常开诊吗?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是全天24小时开诊吗?”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对百色市人民医院医疗救治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对该院值班人员在岗、物资储备以及救治疗程等方面进行...

    时间:01-06
  • 巩固拓展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果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本报记者 瞿芃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作出“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重大部署,对“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提出明确要求,有力回答了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时代之问,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提供了根本遵...

    时间:01-06
  • 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权威访谈)  ——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  本报记者 丁怡婷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第 02 版)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

    时间:01-06
  • 检察机关大力推广检察听证工作制度 让事更清、法更透

      2022年上半年,全国四级检察机关共对8万余件案件组织了听证会,同比上升1.5倍  让事更清、理更明、法更透(深阅读)  本报记者 张 璁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第 04 版)  近年来,检察机关大力推广检察听证工作制度,对存在重大争议或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听证会的形式进行审查,让当事人...

    时间:01-06
  • 政策稳预期、改革添动力……强信心,市场主体添活力

      强信心,市场主体添活力(坚定信心 开局起步)  本报记者 赵展慧 寇江泽 侯琳良 刘洪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第 01 版)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

    时间:01-06
  • 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能源保供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能源保供,让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本报记者 丁怡婷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第 01 版)  沙漠采气,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19座大中型气田开足马力,日产量超过1亿立方米;西煤东运,承担全国铁路煤运总量近1/5的大秦铁路优化调度,日均运量突破百万吨;海上发...

    时间:01-06
  • 120吨级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完成试车

      5日,在位于西安的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65所,还完成一次120吨级大推力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试车,此次试车持续50秒。  经过数据判读,发动机性能满足要求,将交付执行今年发射任务的长征七号改火箭,保障今年中国航天的高密度发射。(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01-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