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浙江大学研究成果登《自然》 专治氮素“吸收不良”

2023-01-05 20:1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月5日电(童笑雨 吴雅兰)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目前氮素利用效率还不足50%。如何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控制氮素污染,一直是全球农田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1月5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提出通过建立氮素信用系统,来解决农民支付氮素减排成本而全社会享受减排收益的错配问题,从而帮助农民有效实施氮素减排措施。据悉,该项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5日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刊登。

  氮肥是农田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但就如人的肠胃功能不佳一样,农田对氮肥的消化吸收也存在“补不进去”的问题。这些流失到环境中的氮素导致严重的氮素污染,引发了全球学者的关注。

  为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徐建明教授团队长聘教授谷保静、张秀明博士等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江苏农科院、荷兰环境评估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院所合作开展研究。

  他们首先筛选了全球现有可行的减排措施库,并量化了它们在2015年的全球农田中实施而减少氮素污染的潜力。

  通过对过去20年的1521个田间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团队研究确定了一组氮素减排“药方”,主要包括增效肥料、4R养分管理、灌溉优化和豆类轮作等11项氮素管理措施。

  经过模拟计算,研究团队发现,以2015年为基准,如果在全球农田实施这些措施,每年可以多收获1700万吨作物氮,同时能减少2200万吨氮肥使用量,减少2600万吨氮素污染。这些变化可以带来总社会收益高达4760±1230亿美元。

  当然,这些减排措施的实施需要额外的设备、人工、材料和服务投入,估算下来,总实施成本约为340±90亿美元。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采取这些措施的潜在社会效益,但如何通过政策来支持这些措施的实施,以实现多赢,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问题。

  研究团队的对策是将减排成本社会化,并提供农民获得资金支持的途径,即农业氮素信用系统,从氮素优化管理中受益的全社会各方来筹集财政预算,用来激励和补贴那些实行最佳管理措施以减少污染和提高产量的农民,从而减少氮素污染。

  评审专家认为,该研究将全球田间实验与多模型模拟结合起来,实现了跨尺度整合分析,同时强调社会经济方面的激励机制,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特征和价值,对推动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和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环境署基金(国际氮素管理系统、INMS)等资助。(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  新华社记者王优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并作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一系列部署。  2023年,住...

    时间:01-06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就春节返乡发出倡议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为科学高效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推进农村地区疫情平稳压峰过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5日发布致广大农民朋友的倡议书。  倡议书指出,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广大外出务工农民和大中专学生陆续返乡,农村地区人员流动加大,新冠疫情传播风险也随之加大,农村地区疫...

    时间:01-06
  • 2023年我国将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建设

      总台央视记者今天(5日)从在京召开的全国文物局长会议上获悉,国家文物局今年(2023年)将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区域考古标本库房建设,建好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利用特区等示范项目。同时,今年还将继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加强夏商文明研究。扎实推进...

    时间:01-05
  • 中国专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线上信息通报会

      中新社北京1月5日电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消息,1月5日,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和东南大学的专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线上信息通报会。  会上,世界卫生组织秘书处向成员国通报了全球新冠疫情最新形势及疫苗接种覆盖情况,中方专家介绍了当前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举措、变异毒株监测、新冠疫苗接种以...

    时间:01-05
  • 应急管理部:三大举措深化安全专项整治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刘夏村)应急管理部5日表示,2023年,将以聚焦重大隐患深化专项治理、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推动深层次矛盾问题破解攻坚三大举措,深入推进安全专项整治。  这是记者从当日召开的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会上,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部长王祥喜表示,防范遏制...

    时间:01-05
  • 述评:世界看好中国经济“春来早”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述评:世界看好中国经济“春来早”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2023年新年伊始,道路交通繁忙、商圈人流如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焕发生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来自中国”……从日渐升腾的烟火气里,国际媒体捕捉到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积极信号。“中国经济前景关系世界...

    时间:01-05
  •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政党力量——中联部信息传播局局长胡兆明谈政党外交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政党力量——中联部信息传播局局长胡兆明谈政党外交  新华社记者伍岳  作为党的一条重要战线、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党的对外工作正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发挥显著的作用。  党...

    时间:01-05
  • 《领航中国:解码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与变革》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领航中国:解码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与变革》一书,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  《领航中国:解码新时代十年历史性成就与变革》由新华社“领航中国”专栏播发的稿件编辑而成,收录了《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述...

    时间:01-05
  • 新华全媒+丨致病力如何?会否二次感染?如何预防?……张伯礼院士解读XBB毒株热点问题

      新华社天津1月5日电(记者刘元旭 张建新 白佳丽)近期,奥密克戎新变种XBB毒株引发各方关注。中国疾控中心4日发布信息称,我国短期内XBB系列变异株引发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低。那么,这一新毒株的特点是什么?致病力如何?会否引起二次感染?是否主要攻击肠道?该如何预防?引发二次感染怎么办?针对社会关切的热点...

    时间:01-05
  • 河南安阳殷墟发现围绕商王陵园隍壕

      中新社郑州1月5日电 (阚力)记者5日从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商王陵区考古发掘新发现的两个围沟属于围绕商王陵园的隍壕。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考古始于1928年。殷墟考古90多年来,发现了丰富的晚商文化遗存,大型宫殿建筑、商王陵、甲骨刻辞、青铜器和玉器等冠绝当...

    时间:01-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