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国倡议”为全球发展指明方向

2023-01-04 16:53:55

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全球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课题,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2年,世界经济还未走出新冠疫情阴霾,又在乌克兰危机、能源和粮食危机、主要经济体激进加息、产业链供应链紊乱等一波波冲击下疲态尽显,前景被衰退风险笼罩。

  在国际社会忧虑和期待的目光中,中方在一系列重要双多边场合,坚定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倡议、给出中国方案,一再呼吁各国应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加有韧性的全球发展,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这些理念、主张和倡议为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给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经济指明了方向。

  世界乱局指路定向

  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就全球和平、安全、信任、治理赤字有增无减,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挑战越来越多的现象,首次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这是继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为有效化解各类安全威胁、重振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行动指南。

  多年来,中国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全球发展进程之中,不断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也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勾勒出越来越清晰的实践路径。2022年,面对疫情反复延宕、地缘局势紧张、能源和粮食危机恶化、通胀高企、贫富差距加大、全球治理严重缺失等各种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重大问题,中国始终站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着眼世界发展长远考虑,直击要害,切中肯綮,为应对乱局变局指明了行动方向。

  中方在多个场合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煽动仇恨、偏见的言论不绝于耳,由此产生的种种围堵、打压甚至对抗对世界和平安全有百害而无一利”“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在于欧洲长期积累的地区安全矛盾,治本之策是照顾有关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时代发展到今天,不能再用冷战思维来构建世界和地区安全框架”“粮食、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当前危机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

  中方不仅直指病灶,更提出解决办法。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再到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以及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和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倡议、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中国的应对之策始终从团结合作出发,提出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考量的全球治理方案,既聚焦当下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关注人类未来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

  中方的一系列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应者云集。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表达了对全球发展倡议的积极支持态度,6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截至2022年12月初,已有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国际舆论认为,中国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增进全人类福祉,推动各国共同发展进步,创造安全稳定的地区和国际环境,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

  坚定维护世界发展

  2022年11月16日,二十国集团(G20)巴厘岛峰会召开之际,一列高速铁路综合检测车对雅万高铁德卡鲁尔车站至4号梁场间线路进行了全面检测,获取的各项指标参数表现良好,标志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了圆满成功。作为中印尼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打造了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典范。这一幕与峰会上忙于争吵的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践行承诺的决心。

  “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绩,是中国方案深入人心、广受认可的有力证明。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东非、柬埔寨有了高速公路,哈萨克斯坦有了出海口,马尔代夫有了跨海大桥,老挝由“陆锁国”变成“陆连国”,尤其面对疫情冲击,“一带一路”合作不但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2022年前11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逆势增长20.4%,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5162列、发送货物147.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11%,展现出强劲韧性。中老铁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建成通车,匈塞铁路、中泰铁路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

  不仅是“一带一路”,在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中国始终是坚定的“行动派”。

  自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来,中国国际同道抓紧落实推进,短短一年来推出了大量切实举措和成果清单,包括成立“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发布《全球发展报告》、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成立全球减贫与发展伙伴联盟、发起“促进粮食生产专项行动”、建立国际疫苗创新与研发合作联盟、推动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等,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和国际发展合作注入强大的行动力。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风险,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联合国2022年度《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在全球从疫情中恢复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经济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发展中国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心系发展中国家的难处,维护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债务方面,中方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缓债总额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居首,并同有关成员一道参与《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债务处理,为有关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提供支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截至2022年7月份,中国已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3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与老挝、柬埔寨、塞舌尔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与30多个发展中国家开展4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在应对能源和粮食危机方面,2022年,中方同印度尼西亚、塞尔维亚等6个伙伴国一道,发起《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国际合作倡议》,同多个国家一道倡导建立全球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时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

  在减贫、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民生等各个方面,中国也都以其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球发展和安全积极贡献力量。

  命运与共携手向前

  2022年12月7日至1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三环峰会”擘画中阿关系未来发展蓝图,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中方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指明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根本路径,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过去一年,从“一起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到“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的博鳌亚洲论坛,从“构建新时代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携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到“新时代,共享未来”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二十国集团(G20)巴厘岛峰会,再到“开放、联通、平衡”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曼谷峰会,“人类命运共同体”频频成为热词,深得国际社会认同。

  过去一年,从传统友好国家到更多合作伙伴,从周边到全球,从双边关系到多边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逐步丰富完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在国家层面,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在地区层面,中国同周边国家、中国—东盟、中国—中亚、中非、中阿、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结出硕果。在全球层面,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中方倡议构建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等命运共同体主张得到积极响应。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言必信、行必果,以实际行动不断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坚定决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全球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课题,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经济日报记者 徐 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李克强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李克强表示,中菲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各领域务实合作...

    时间:01-04
  • 图说 | 关于XBB.1.5,这些事你该知道

      图说 | 关于XBB.1.5,这些事你该知道【科学防疫小贴士】(81)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时间:01-04
  • 隐秘而伟大!首次发现“突门”,长城还藏着多少秘密?

      听文物讲故事丨隐秘而伟大!首次发现“突门”,长城还藏着多少秘密?   新华社天津1月4日电 题:隐秘而伟大!首次发现“突门”,长城还藏着多少秘密?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  “古代侦察兵‘夜不收’进出长城的密道在哪儿?”  “长城上到底藏有多少暗门?”  历时4年多时间,跨越我国10个省区,天津大学研究...

    时间:01-04
  • 国务院未保办要求各地寒假春节期间对困境儿童进行一次走访探视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记者高蕾)记者4日从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要统筹用好基层工作力量,寒假春节期间对本地区困境儿童进行一次走访探视。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

    时间:01-04
  • 十年奋斗蓝天常驻:北京PM2.5年均浓度再创新低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记者倪元锦)北京市生态环境局4日通报,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每立方米,继2021年后再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持续保持历史同期最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最优。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献介绍,2022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PM10、二...

    时间:01-04
  • 台当局拟普发现金“还税于民” 岛内舆论指充满政治考量

      中新社台北1月4日电 台湾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4日表示,将以普发现金的方式与民众共享2022年度超征税收的部分款项,预计每人可领6000元(新台币,下同),被舆论直指充满政治考量且难达经济效果,当局还需检视深层次问题。  综合中央社、《联合报》、中时新闻网等台媒报道,台湾财政主管部门此前预估20...

    时间:01-04
  • 光影话甘肃国际友城40年:“朋友圈”扩世界五大洲

      中新社兰州1月4日电 (丁思 王牧雨)光影话友谊,奋进新征程。甘肃省国际友城工作40周年图片展4日下午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通过影像和特色纪念品等实物,全面展现了甘肃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各领域以国际友城为平台,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成果,旨在让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支持、参与国际友...

    时间:01-04
  • 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初步设计正式获批

      中新网南宁1月4日电(杨陈 韦璐明 韦陈彦)平陆运河集团4日晚间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初步设计日前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批复,为实现项目全线持续性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平陆运河是西江干流与北部湾的江海联通工程,起点位于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

    时间:01-04
  • 福建创建1301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中新网福州1月4日电 (记者 林春茵)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4日披露,福建确定福建省立医院等1301家医疗机构达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标准。  近年来,福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以老年人健康权益为中心,在全省开展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老年友善...

    时间:01-04
  • 黑龙江省冬季两极冰雪自驾穿越赛正式启动

      中新网哈尔滨1月4日电 (王婧 记者 姜辉)3日,由黑龙江省交投集团主办,黑龙江省文旅厅、黑龙江省体育局指导,交投资产经营公司、峰悦公司、黑龙江省自驾游与露营协会、哈尔滨市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龙运集团等单位承办的“醉美冰雪路,逐梦331”2022-2023冬季两极冰雪自驾穿越赛活动在枫叶小镇冰雪新世...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