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新冠实施“乙类乙管”后,中医药防治如何做?官方回应

2023-01-03 19:2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3日电(韦香惠) 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医疗救治实践中,中国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对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发挥了重要作用。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表示,经过三年疫情防控,我们形成了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中国方案,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据介绍,轻型、普通型患者可以中医药为主导,重型、危重型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普通型患者,中医药进行治疗可以缩短病毒清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

  有可能转重的患者,及早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转重率。对于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减少病亡率。

  用中医的组合拳解决好危重症的四大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近三年以来,中医药在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重症患者的治疗中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方案。

  他表示,在高热患者的治疗中不是用一味药或者一个手法,而是一个整体的组合拳,有中药汤剂、中成药、外治法、鼻饲、针灸、热敷法等。在高热患者治疗中,中药多频次、多组合使用,快速降低患者体温的同时,不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状况,保持治病不伤症、留命治病的中医原则。

  “在现代医学的生命支持和呼吸支持下,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解决四大重大症状。”张忠德介绍,还有一些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淋巴细胞很低,降到0.6、0.3了,疲倦乏力,中医用一些独参汤,用西洋参加红参,给患者吃了之后,整个红细胞的回升就比较快,从危重症、重症转为普通型,减低了病亡率。

  “乙类乙管”后,强化重症救治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机制

  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中医药防治上也已做相应准备。黄璐琦介绍,主要包括“两个准备”和“一个机制”的强化。

  一是药的准备,在指导各地做好相关中药储备的同时,印发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70个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使用,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千方百计扩大中医药供给。

  二是医疗的准备,迅速扩充中医救治的医疗资源,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的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加强了重症救治的力量,各中医医院还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缓解接诊压力。同时,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能。

  三是在机制上,强化重症救治方面的中西医结合机制,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模式,各地救治专家组也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的力量,进行重症、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要求各医院在医疗救治中,建立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协作机制,共同参与患者的诊疗决策。同时,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医疗救治中的作用。(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各地金融机构出台举措 为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送便利

      创新产品、定制服务、防范风险……各地金融机构出台举措——  为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送便利  本报记者 屈信明 葛孟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近年来,各地金融机构出台创新举措,为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带来便利:通过定制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不断...

    时间:01-04
  • 访财政部部长刘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权威访谈)  ——访财政部部长刘昆  本报记者 曲哲涵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第 02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

    时间:01-04
  •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新方位·今年工作怎么干)  本报记者 王 珂 葛孟超 罗珊珊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第 02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

    时间:01-04
  • 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恢复对外开放

    1月3日,拉萨,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两处西藏著名景点恢复对外开放。据悉,根据西藏自治区官方“冬游西藏”旅游优惠政策,开放之日起至3月15日,市民可免费参观。其中,布达拉宫景区需游客提前一天在官网进行预约方可参观,罗布林卡当日现场登记进入即可参观。图片作者:视觉中国...

    时间:01-04
  • 北京最大冰场——颐和园昆明湖冰场开门迎客

    原标题:北京市内最大冰场——颐和园昆明湖冰场开门迎客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北京旅游消费市场暖意融融。为了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尽享冰上活动的乐趣,颐和园昆明湖冰场在元旦假期的首日开门迎客。颐和园冰场是北京市区内最大的天然冰场。今年开放35万平方米,可以容纳近4000人。宽阔的冰面、如画的景色,使得昆明湖冰场不仅...

    时间:01-04
  •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二次彩排

    原标题:开心信心奋进拼搏《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完成第二次彩排1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顺利完成第二次彩排。各类节目经进一步打磨逐渐成熟,衔接更加流畅。整台节目坚持“欢乐吉祥、喜气洋洋”总基调,突显开心信心、奋进拼搏的主旨,力求在生机勃勃、温暖关爱、充满希望的氛围中,表达对新的一年...

    时间:01-04
  • 我国再增一条年运量过亿吨能源运输通道

    记者1月3日从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022年,西煤东运大通道瓦日铁路货运量达到1.03亿吨,我国再增一条年运量过亿吨能源运输通道。运煤列车行驶在瓦日铁路上。(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瓦日铁路西起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东至山东省日照港,穿越晋豫鲁三省,与京广、京沪、京九等7大干线铁路互联互通,是...

    时间:01-04
  • 新年开工忙

    1月3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家印铁制罐企业的工人在车间工作。新华社发(武纪全摄)元旦过后,各地企业加紧生产,赶制订单,力争“开门红”。1月3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一家玩具企业,工人在加工“萌兔”玩具。新华社发(王彦冰摄)1月3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一家玩具企业,工人在加工“萌兔”玩具。新华社发(王彦冰摄)...

    时间:01-04
  •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2023年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原标题: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3年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2023年寒假将至,为深巩固前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成果,坚决防止违规校外培训加重学生课外负担,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健康、温馨、有意义的假期,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寒假校外培训治理工作。通知要求,各地要深化治理,严肃查处学科类培训隐形...

    时间:01-04
  • 国家卫健委:各地要为重症高风险人群发放健康包

    1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其中,各地要为高龄老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和困境儿童发放“健康包”,包括一定数量的退热药、止咳药、感冒药、抗原检测试剂、口罩、消毒用品等。通知全文如下:关于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