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2023·贺词里的中国力量

2023-01-02 15:36:4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岁末,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美好的祝愿穿过大街小巷、城市村庄、山川湖海,传遍每一个角落。

  贺词里,有“大家都在坚忍不拔努力”,有“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有“舍生取义、守望相助的场景感人至深”,有“英雄的事迹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每个人都了不起,“每个人都不容易”!

  这是温暖人心的声音,也是我们勇毅前行的动力。

  新年第一天,你如何度过?

  祖国北端的黑龙江抚远,我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电力检修工人耿义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清晨,又一次踏上了巡线的路。“每天巡线要走10公里左右。抚远地区冬天的雪比较大,最深的地方都过腰了。越是恶劣天气下,我们更得加强巡视。”

  此时此刻,很多货运司机师傅,仍在路上奔忙。司机聂菊生说:“我在车上,车在路上,有货拉,有钱挣,手里握着方向盘,难日子过完了,往前开肯定是好日子。”

  在贵州省普安县联盟村的茶园里,附近的村民们开始采摘今年的新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一片片翠绿的茶叶,给农户们带来好的收益,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年复一年,一直在忙忙碌碌的还有快递小哥——不分年龄、不分地域,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将一个个包裹送往千家万户。

  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人,都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上,努力奔跑。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今天的中国,是圆梦的中国

  逐梦冰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冰雪健儿驰骋赛场,取得了骄人成绩;逐梦苍穹,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逐梦蔚蓝,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词中所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回望2022,在疫情防控中,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医务人员、基层工作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在地震、洪水、干旱、山火等自然灾害面前,一幕幕的舍生取义、守望相助,让外国网友感叹,这是一个“空前团结的民族”……

  团结就是力量——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也必将被克服;再微小的力量,乘以14亿,也必将势不可挡。

  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喇杰廉评论说:“这股力量让我们振奋、感动。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强大合力,为祖(籍)国繁荣昌盛作出自己的贡献。”

  “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辞旧迎新之际,回望过去一年,世界看到了怎样的中国

  从卡塔尔世界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里,牛津学者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从中国航天员的“太空会师”里,路透社评论员看到了中国日益增长的科技实力;从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里,韩国媒体看到了中国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贡献……

  2022年,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

  2022年,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蓬勃兴起,沿海地区踊跃创新,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振兴蓄势待发,边疆地区兴边富民。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回首过去的一年,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砥砺前行。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新时代十年,“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番话引发广泛共鸣。

  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坚定指出:“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无论什么样的风雨,都无法阻挡勇敢的中国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脚步。“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一个人,为了梦想,可以付出怎样的坚持?

  每天挥拍不低于7000次,从8岁坚持到现在,将网球拍背在草编背篓里的少年王发,一鸣惊人,夺得2022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U14组男单冠军。在农村,背篓不过是孩子们平常用惯了的物件,而在王发的背篓里,装着的是“逆袭赛场入场券”。

  2022年2月14日,北京冬奥会上,徐梦桃凭借完美的一跳完成了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零”的突破,迎来了北京冬奥夺金的高光时刻。“我是第一吗?”“我赢了!”徐梦桃用呐喊声释放了埋藏心底近20年的压力,两行热泪从脸颊滚落。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邓清明,25年坚持终“飞天”。“我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在任务来临的时候,我却没有准备好。”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很多“坚持”,得到了现实回响。

  这一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了”。在种粮大户徐淙祥眼里,粮食生产离不开每个种粮人的努力。“我要继续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

  这一年,“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炊烟袅袅、茶香四溢的广西苍梧县山坪村,几年前还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通过种植茶叶,乡亲们拔了穷根,吃上了“茶香饭”,走上了“致富路”。

  这一年,“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中国行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采访了中共二十大、进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埃塞俄比亚通讯社记者贝雷克特·西赛相信,未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将会继续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坚持就是胜利,奋斗创造奇迹。

  2023,让我们继续努力,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程昱

  (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科研人员在二氧化碳还原领域取得新突破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景阳 通讯员胡红波)近日,记者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内蒙古大学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在探索新型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能源类期刊《先进能源材料》。  在“碳中和”的国际大背景下,设计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的二氧化碳电还原催化剂具...

    时间:01-03
  • 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完成浮体总装

      科技日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操秀英)记者1月2日从中国海油获悉,由中国海油投资建造的我国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完成浮体总装,标志着全球首座水深超100米、离岸距离超100公里的“双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海油观澜号”平台由3个边立柱和1个中心...

    时间:01-03
  • 在月球熔岩管内建造基地最新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案

      【天闻频道】  ◎本报记者 雍 黎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我国将在2028年左右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这一消息让不少网友激动不已。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空间科学与技术(英文)》期刊刊发了重庆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

    时间:01-03
  • 第十八届文博会闭幕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本报记者 刘传书  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闭幕。本届文博会率先探索疫情防控措施重大调整后举办大型展会的有效途径,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作出积极贡献,受到广大参展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办展形式和展会规模再次实现突破  主办方介绍,本届文...

    时间:01-03
  •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近镜头】外卖减塑、绿色建筑、“风光水火氢储一体化能源基地”、5G技术赋能网络能效提升……11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展区内,中国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好方法和新技术“登台亮相”,面向全球展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有生力量。  在COP27期间,中国正式提...

    时间:01-03
  • 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本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汪文正)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总结2022年及党的十九大以来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财政工作。  会议指出,过去5年,财政始终保持稳健运行、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推动中国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要进一步增强财政...

    时间:01-03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振奋人心的奋斗目标:“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记者近日前往浙江,去看钱塘江两岸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新进展。  一  从杭州市区出发,分别沿杭州塘、上塘河段向东北方向行进,都可...

    时间:01-03
  • 152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

      本报北京1月2日电 (记者李红梅)中国气象局近日公布《国家气象观测站升级国家基本气象站名录》,全国1587个有人值守的国家常规气象观测站(以下简称“常规站”)分期分批升级为国家基本气象站(以下简称“基本站”)。其中,1520个台站于1月1日完成升级。  基本站是国家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观测网的主要组...

    时间:01-03
  • 生效一周年,RCEP释放巨大活力(环球热点)

      2023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生效一周年。一年来,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RCEP充分释放机制红利,有效加深了亚洲经济体之间的经济链接,有力提振了亚洲区域贸易与投资信心,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内部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为构建区域内部统一市场和实现全...

    时间:01-03
  • 网传服用布洛芬或导致死亡?专家解读

    原标题:网传服用布洛芬或导致死亡?专家解读→当前,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都伴随发烧等症状,网传服用退烧药布洛芬可能导致死亡是真的吗?患者应该怎样合理用药?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进行权威解读。网传服用布洛芬或导致死亡?专家:不会引起感染加重或致死亡“发烧”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是一个相对...

    时间:01-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