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谈科技自立自强

2023-01-01 23:00:5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谈科技自立自强

  新华社记者陈芳、胡喆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访火、人造太阳、北斗导航、万米海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科技自立自强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为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定位和重点,强调以人才强、科技强支撑引领经济强、国家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支撑。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迈上新征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自立自强的科技政策如何发力?怎样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近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访谈。

  “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

  问: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对此,科技部有何考量和安排?将从哪些方面突破?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政策”,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位势和作用更加突出,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凸显。有巨大经济社会需求的牵引,中国科技创新必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

  科技自立自强是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然要求。自立自强的内涵包括:用好体制优势,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科技成果过硬;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有力支撑国家发展、安全大局;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有重要地位。

  科技部研究制定了2023年党组一号文件,指导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加强前瞻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一是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实验室体系,强化高校和科研院所有组织科研,推动创新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三是提升基础研究原创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统筹部署需求导向和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加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四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五是把握好科技自立自强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关系,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科技部下一步有何考虑?

  答: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考虑,并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布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科技创新的任务部署特别强调“要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没有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就不会有现代化强国。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为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作出全新定位,明确了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若干重点任务,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三者有机统筹推进,才能系统地、最大限度支撑现代化国家建设。其次,要紧盯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下更大的力度,突出重点统筹。

  具体来说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点包括:一是战略统筹,三位一体推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这三大战略,通过协同配合、系统集成,从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二是目标统筹,要聚焦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个强国目标要求协同发力,最终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夯实现代化建设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的内涵型增长。三是要素统筹,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把教育、科技、人才因素统筹考虑。四是工作统筹,切实做好战略规划统筹、法律政策文化统筹、科技及相关资源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推进。

  “要跳出科技看科技”

  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请问这一组织作用将如何发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重点难题?科技部又将如何发力?

  答: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是指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解决国家发展和安全重大问题的技术。

  在攻关方式上,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这是核心要义,具体组织模式要根据需要攻关解决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安排,而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兵团”作战。在理念上、方法上,要跳出科技看科技,用技术推动、场景驱动等方法找问题,政府要提出重大关键技术的问题,并在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使用、科技政策制度制定、科技资源配置、科研成果评价上作出重点安排。

  同时要明确,政府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不是解决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的主体,政府要做的工作是为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条件、提供环境、提出问题。如,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战略和应用场景挑战如何转换为重大关键科技问题,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如何凝聚国家高水平科技创新主体和各种科技创新资源,如何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如何评价及应用评价结果,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等。

  关键核心技术要分层分类,对于国家与地方,对于不同的科技创新主体,答案不尽相同,政府既支持不同创新主体解决国家层面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也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自己设定的“卡脖子”攻关工作

  科技部将着力围绕如何按照“四个面向”解决重大问题,如何紧盯攻关目标,如何将有限的科技资源统筹好、发挥更大效能等重点,集中力量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一是围绕国家战略利益和国之重器,坚持目标导向下的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各类科技计划的统筹协调,系统化布局攻关任务。二是坚持场景驱动,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攻关产品推广应用,为新产品新技术迭代创新提供应用场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发挥好科研评价和结果运用,在为科研人员减负、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和作风学风、使科研人员心无旁骛从事科学研究等方面下功夫,鼓励自由探索,完善人才政策,持续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攻关,贡献力量。(新华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祖国最西端 边防官兵踏雪巡逻守家国

      节日里,无数官兵坚守一线战位,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宁。新疆军区奥尔托苏边防连驻守在祖国西陲边关的帕米尔高原,驻地海拔2670米。一代代边防官兵扎根边防,忠诚守卫祖国的西大门,节日前夕,记者和他们一起踏上边关巡逻路。  帕米尔高原,寒风凛冽,冰封雪裹,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6...

    时间:01-02
  • 象限仪座流星雨4日极大,拉开2023年天象大幕

      新华社天津1月2日电(记者周润健)作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象限仪座流星雨是2023年开年第一个重要天象。天文科普专家介绍,1月4日,象限仪座流星雨迎来极大,喜欢流星雨的发烧友有望欣赏到明亮的火流星划破夜空的震撼一幕。  象限仪座是一个古老的星座名称,它是法国天文学家拉朗德于1795年创立的。19...

    时间:01-02
  • 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大国商会”,满满的实干与担当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在我国市场经济格局中,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是重要的一分子。他们是党和政府团结凝聚广大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也是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当前,各级工商联所属和所联系的商会共有5.5万家,涉及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广大商会组织特别是全...

    时间:01-02
  • 看图学习丨一往无前、顽强拼搏 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深情回顾2022年党和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真诚致敬人民,强调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王薇  策划:陈锐海  设计:韩硕...

    时间:01-02
  • 国际观察:西方媒体故意忽略的中国抗疫事实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国际观察:西方媒体故意忽略的中国抗疫事实  新华社记者张怡晟  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如果你只是通过社交媒体和部分西方媒体获取关于中国新冠疫情的消息,你肯定会以为那里到处是缺乏生机的可怕场景,但现实情况大相径庭。这是坦桑尼亚《公民报》记...

    时间:01-02
  • “一带一路”项目彰显中国基建实力

      “一带一路”项目彰显中国基建实力(专家解读)   据美国“观察”网站近日报道,方尖碑形状的“标志塔”摩天大楼高耸于埃及首都开罗以东45公里处的沙漠之中,是埃及耗资数百亿美元的新行政首都闪闪发光的核心。“标志塔”以及大部分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的建设都得益...

    时间:01-02
  • 浓浓烟火气!灯火里的中国,热气腾腾!

      “浓浓烟火气”回来了!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这句老话今年听来更觉恰如其分。当生活节奏重回正常,那些熟悉的场景都一一回来了。烟火气回归 北京商圈客流猛增假期的北京,烟火气正在回归有的餐厅中午一点还在等位堂食外卖齐增长元旦假期首日北京地区以“元旦、跨年、新年”为主题的堂食套餐订单量环...

    时间:01-02
  • 外交部长秦刚大使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当地时间2023年1月1日,外交部长秦刚大使在美国与美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秦刚向布林肯道别,忆及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与布进行了数次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会见。期待与布继续保持密切工作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改善发展。双方并在通话中互致新年问候。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截图...

    时间:01-02
  • 台胞“邱邱老师”和他的马赛克“鱼盘”

      中新网淄博1月2日电 题:台胞“邱邱老师”和他的马赛克“鱼盘”  中新网记者 李欣  用陶瓷和琉璃的碎片,按照马赛克的拼接方式,制造出淄博传统馈赠礼品“鱼盘”造型,这是台胞邱建铭任教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后创造的独特艺术形式。  “我也是受到淄博的陶瓷和琉璃大师们的启发并结合自己研究生...

    时间:01-02
  • 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里提到了这些大事

      时习之  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里提到了这些大事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在贺词里,习近平主席提到了这些大事。让我们从中感受这一年中国的发展变化。  来源:新华社  编辑:彭晓玲  设计:王潇潇...

    时间:01-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