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中科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科普盛宴”超15小时持续上新

2023-01-01 16:1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真实大脑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异同?科技对“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有何重要作用?“玉兔号”月球车与“祝融号”火星车背后有什么故事?即将到来的兔年之兔如何演化而来?……

  2022年12月31日上午至2023年1月1日凌晨,伴随着专家学者们精心“烹制”出一道道“科普佳肴”,中国科学院(中科院)举办的2023跨年科学演讲以超过15小时的持续上新,面向全网奉上一席“科普盛宴”。

  中科院这场辞旧迎新的跨年科学演讲主题为“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诺贝尔奖得主、专家学者和科普达人应邀轮番上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演讲、探访、沙龙和慢直播。

中科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主题为“复兴路上的科学力量”,专家学者共商网络时代如何做好知识传播。 中科院 供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内尔神经可塑性研究中心主任厄温·内尔教授率先开讲,他以“大脑中的神奇信号”为题,回忆其在博士期间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分析真实大脑和人工智能的异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党委书记、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孙保卫以“逐梦太空与伟大航天精神”为题,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月球与火星探测到北斗导航,重温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多个重要的节点和事件,讲述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细节。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话题,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海生讲解科技在“双碳”中的重要作用,并展示中科院在“双碳”行动中从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综合示范的全链条布局。

  聚焦“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月球及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和独立设计师谭浩联袂分享中国探月、探火背后的故事,展现科研工作的浪漫宇宙之美。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誉的黑土地?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邹文秀阐释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土壤肥力发生的各种变化,重点介绍“龙江模式”为服务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和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的兔年将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茜在演讲中将兔类6200万年的演化历史娓娓道来,介绍世界上最古老的“兔”起源于中国的安徽模鼠兔,展示中国科学家在探索兔类起源和演化课题上给出的“中国答案”。

  科普达人“无穷小亮”张辰亮则探访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的昆虫分馆、鸟类分馆及兽类分馆,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现场演示标本制作过程,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资源库的科研工作日常。

  连续第四年跨年开讲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以《电磁学/电动力学:现象、技术与思想》为主题,从古时候人们发现的电现象和磁现象展开,科普电磁学和电动力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各种科研上的哲学思想。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星空慢直播信号(右)、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实时画面展示。 中科院 供图

  在中科院2023跨年科学演讲过程中,多位专家学者还围坐一起,鉴定网络热门科普视频,共同探讨在网络时代如何做好知识传播。中科院合唱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合唱团的师生还分别带来《领航》《科学旗帜高高飘扬》《万疆》《雪花的快乐》等精彩演出。此外,本次“科普盛宴”还穿插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和广东大亚湾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察研究站、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科研基地、野外台站的慢直播画面,以独特画面和视角带领公众领略科学的魅力。

  在这场2023跨年科学演讲的尾声,网络直播接入来自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星空慢直播信号,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实时画面也同时展示,线上线下一起见证北京时间2023年1月1日0时0分0秒的到来。

  据了解,跨年科学演讲是中科院在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及“‘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过程中形成的科普品牌活动,2019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举办首届,开创国内跨年科学演讲的先河,迄今已连续4年成功举办。2023跨年科学演讲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承办,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协办。(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冰墩墩“变装”兔墩墩归来 设计师揭秘雪容融为何“缺席”

      冰墩墩变身兔墩墩!去年12月28日,北京2022冰墩墩兔年特别版系列新品正式发布,该系列新品包含毛绒玩具、徽章、钥匙扣、创意摆件四大品类,既是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庆祝,也包含了对兔年的祝福。2023年来临之际,扬子晚报记者专访了“兔墩墩”设计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听她...

    时间:01-02
  • 新时代年轮:2022中国科技风云录

      20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十个年头。  这一年,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继续收获丰硕成果,不仅保持在气象观测、天文观测等领域的发展特色,发射先进的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而且延续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势头,开展了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总计100小时的验证飞行、有条不紊推进空...

    时间:01-02
  • 我们在战位迎接2023

    1月1日,驻守在黑龙江漠河北极村的北极哨所官兵巡逻在黑龙江界江边防线。2023年的第一天,从高山海岛到塞北边陲,从东海之滨到高原大漠,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坚守战位,卫祖国和平、护人民平安,以军人特有的方式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新华社发(董奇摄)1月1日,正在藏北高原无人区驻训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在雪山脚下组织官兵使用无...

    时间:01-02
  • 辞旧迎新 看各地跨年之夜

    辞旧迎新之际,全国各地民众通过观赏灯光秀、烟花表演等方式,庆祝2023年的到来。2023年1月1日凌晨,在北京首钢园跨年之夜灯光秀现场,许多市民流连忘返。李文明摄(人民图片网)2022年12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举行大型音乐焰火秀活动,市民和游客在喜庆欢乐的气氛中迎接新年到来。王正摄(人民图片网)2022年12月...

    时间:01-02
  • 哈尔滨18米高大雪人亮相松花江边

    2022年12月31日,哈尔滨,18米高大雪人亮相松花江边。大雪人设计总长13米、宽10米、高18米,计划用雪量2000立方米。雪人围着红白条的围巾,手拿一串糖葫芦,造型可爱,憨态可掬。图片作者:闫忠诚/视觉中国...

    时间:01-02
  • 1月2日新闻早报

    ...

    时间:01-02
  • 过去这一年,那些难忘的健康记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健康的表述引发各界关注、新冠病毒感染将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17部门印发意见要求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回望过去一年,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些与健康有关的事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2022年的健康记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社会各界、...

    时间:01-02
  • 面对感染高峰如何守护百姓生命安全?专访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后,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

    时间:01-02
  • 未来一周全国大部地区普遍升温6~10℃

    原标题:春天?冬天?坐稳了!气温要起飞了!新年就要有新气象最近的天气应景了接下来气温走向将从过去10天的这样↓变成这样的未来10天↓朋友们这就是气温要起飞的节奏啊之前跟大家说的这股跨年冷空气实力比较弱,今天给北方降了温,明天对南方就是意思一下,降温不会太多, 雨雪也不大,就洒洒水,湿润下空气。意思一下的降温↓...

    时间:01-02
  • 启航2023!这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

      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踏上新的征程。在岁末年初的重要节点,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年产量创新高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2时,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全年生产油气当量突破6500万吨,达到6501.55万吨,创造了国内油气田年产油气最高纪...

    时间:01-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