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这一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解锁了哪些成就?

2022-12-31 21:20: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2月31日电(刘欢)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进一步突破。这一年,神舟十四号、十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问天、梦天实验舱等顺利对接,中国空间站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回首这一年,我们在天上解锁了哪些成就?

  6次飞行任务,6名航天员,中国空间站拼图完成

  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22次发射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建设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揭开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的序幕。

  随后,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任务——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7月、10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陆续发射,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的9天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搭载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成功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间仅用2小时,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交会对接历时最短的新纪录。

  11月29日,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迎来收官之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并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创造中国航天的历史性时刻。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组合体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自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12次发射任务全部完成。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我们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先后在文昌、酒泉两个发射场成功组织3次空间站舱段、4次载人飞船和4次货运飞船发射,同一发射场两次任务最短间隔仅12天。

  “再来一次”

  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之后,被称为“最忙乘组”的神舟十四号乘务组于12月4日乘坐神舟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

  神十四乘组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一个乘组。其中,刘洋是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十年前,她曾搭乘神舟九号飞船,执行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任务。

  在即将返回轨道舱时,刘洋在舱门口停了下来,转身向天宫一号敬礼。当时,她心中约定,不久的将来她一定会再回来,“没想到这个‘不久’就是十年”。

  2019年,刘洋被确定为神十四乘组航天员。空间站中很多任务要求航天员具备足够的上肢力量,这对刘洋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为了尽快达标,刘洋与体育教员商量了专门的训练计划,刻苦训练两年多之后,她终于可以乘舟而行,实现了十年前的约定。

神十四神十五航天员太空合影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如果说神舟十四号乘务组的关键词是“最忙”,那么神舟十五号乘务组就是“圆梦”。航天员邓清明为这一个航天梦,等了近25年。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成为航天员大队的其中一员,但几次都与飞天失之交臂。当年与他并肩进入大队的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早已停航离队。

  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训练。24年后,他终于迎来圆梦的机会。

  神舟十五号任务繁重,太空出舱的次数超过以往,邓清明为此加大训练强度和次数。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当天的训练结束后,对于不熟练的地方,他会要求自己“再来一次”练习,直到操作成熟。“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说。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11月30日,两乘组在空间站内合影,一起高喊“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中国空间站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梦工场”,不仅支持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而且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

  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曾表示,未来十年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特别是明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

神舟十五号乘务组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

  中国空间站建设亦受到国外的关注。

  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西莫内塔·迪皮波表示,中国开放空间站是联合国“全球共享太空”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伟大范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相关报道援引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者莫莉·斯克的话说,中国空间站向世界表明“中国有远见和能力完成壮举”。

  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说:“空间站的神圣使命是,成为太空中的中国国家实验室,支持科学家从事前沿科学探索、空间技术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目的是为全人类造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一观察|聆听新年贺词,感受不平凡的中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们再次站在时光交替的新起点上。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23年新年贺词。  这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发表新年贺词,也是担任国家主席以来发表的第十份新年贺词。  十年,深深牵挂、谆谆嘱托、殷殷期盼,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传遍大江南...

    时间:01-01
  • 这些金句,给你我以力量!

      出品:李俊  监制:常爱玲、齐慧杰、周宁  策划:焦旭锋、李丽洋  制作:刘思录、殷哲伦、卓越  终审:于卫亚、曹建礼  新华社客户端出品...

    时间:01-01
  • 开局之年看中国丨在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中出发

    你好!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跨越山河经纬北京天安门广场、黑龙江抚远、福建霞浦、安徽黄山、浙江舟山、新疆喀什……我们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迎接你视频:开局之年看中国丨在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中出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沐浴着新年的晨...

    时间:01-01
  • 李克强向以色列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22年12月31日致电本雅明·内塔尼亚胡,祝贺他再次就任以色列总理。  李克强在贺电中表示,近年来,中以关系稳步发展,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推进。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以关系,愿同以方共同努力,增强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以创新全面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时间:01-01
  • 2023“聚英”论坛在京举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中新网1月1日电 题:2023“聚英”论坛在京举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2023“聚英”论坛暨环球英才峰会12月3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诺奖得主、院士和专家,高层次人才和青年英才代表,人才、科技等部门单位和高校院所、科技园区、高科技企业负责人等300余人出席,...

    时间:01-01
  • 中国首部规范油茶产业全产业链地方性法规正式施行

      中新网南昌1月1日电 (记者 吴鹏泉)中国首部规范油茶产业全产业链地方性法规——《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下称《条例》)自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就如何有效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油茶种植比较效益、规范市场经营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为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江西出台了《条例》,并于20...

    时间:01-01
  • 开局之年,看中国!

      岁序更替,华章又新。2023年如期而至,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一组海报,带你看开局之年的中国力量。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制图/孟祥龙...

    时间:01-01
  • 新年特稿丨希望寄予青年!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习近平主席在2023新年贺词中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习主席对青年一代提出殷切希望,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指引航向,让广大青年倍感振奋、信心满怀。  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  青年在习近平总书记...

    时间:01-01
  • 金句来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时间:01-01
  • 健康中国丨收藏!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百问百答

      收藏!新冠病毒感染防治百问百答【科学防疫小贴士】(68)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时间:01-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