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2022·习近平的信札丨尺牍情深催奋进

2022-12-31 16:13:2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各行各业的人们写了很多封回信。在回信中,总书记勉励大家传承精神、接续奋斗、坚定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岁末年初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感受总书记的殷殷期许,凝聚奋进的力量。

  “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报效国家、服务人民为自觉追求,在坚持立德树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上再创佳绩”;

  “希望你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勇于创新突破,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发出青春的夺目光彩”;

  ......

  在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等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传统、弘扬精神,勉励大家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对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提出期望。

  “我们还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继承传统,不懈努力,为实现钢铁强国而奋斗。”北京科技大学毛新平教授领衔主讲的《大国钢铁》课,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捧。

  驰而不息传精神、孜孜不倦育人才,这是以毛新平为代表的老教授们的共同心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这一天,西北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生王储一直守在直播屏幕前。王储所在的西工大团队参与了天和核心舱中某驱动电机研制工作,突破了空间极端环境下电机的高可靠性设计技术。这是中国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

  两年前,在法国留学的他,面对导师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投身天和核心舱任务。面对严峻挑战,不断攻坚克难,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团队从未有过半点退缩。王储说:“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青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当代中国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不同的时代,不变的初心;不同的风景,不变的奋斗底色。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回信,向他和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

  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我国冰雪健儿奋楫扬帆、热血拼搏,让人们看到了奋斗者最美好的模样。

  在给陆军步兵学院2022届全体学员、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等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大家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融入复兴伟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部队院校的训练基地,不少于50公里战备行动演练、军事大比武、从单兵到连级的战术指挥演练……学员们在实战背景下淬火成长,走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热血青春铸就新的荣光。

  在广袤农田中,种粮能手徐淙祥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把科技的“种子”种进农户心田,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我一定不会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要多种粮、种好粮。”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在青松山崖间,“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成为全社会的榜样。

  在三尺讲台上,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优师计划”学生李若雨到欠发达地区支教,用爱浇灌祖国的花朵。“当一群又一群'优师计划'学子回到家乡,回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扎根下去,这里必是另一番光景。”

△80后支教老师给深山里的孩子上音乐课。

  金秋时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通过高清打样图像汇聚一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历代绘画经典,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观看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光特效图(2022年9月摄)。

  “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引导更多外国读者读懂中国”;

  “唱响新时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国人的精气神,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

  ......

  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艺术家们回信时,习近平总书记寄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回首2022,我国文化领域创新创造不断涌现、活力满满。

  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茶文化续写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优秀作品广受好评,让历史文化与广大观众“撞了个满怀”;北京冬奥盛会从会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开幕式、闭幕式上的诗意呈现,满含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这一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充分挖掘,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感受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专场文艺演出(2022年12月摄)。

  12月19日,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开幕式专场演出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大剧院启幕。来自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新疆艺术剧院的20余名舞者在绸带环绕下凌空飞舞,他们以舞蹈《飞天彩虹》拉开了演出的序幕。

  中阿艺术家用音乐联通语言、以舞姿携手共进,献上了一台融汇中阿艺术经典、展现中阿友好情谊的精彩演出。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广大文博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外文出版人员等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一纸书信,跨越时间飞越山海,温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大家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刘欣颜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怎样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权威访谈)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本报记者 陆娅楠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怎样推动...

    时间:01-01
  • 贺词里的追梦人

      新年的钟声敲响,又是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深情回望过去一年难忘瞬间,殷殷寄语新的一年美好前景,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在14亿多中国人民心中澎湃激荡。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每年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都会深情关切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奋斗打拼的追梦人。他们中,有的奔波在田间地头...

    时间:01-01
  • 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启示录①

      日月开新元,万象启新篇。告别2022年,迎来2023年,时间再次刻印下我们前行的坐标。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总结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是紧密联系...

    时间:01-01
  • 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感悟新年贺词的深刻内涵重要启示

      新年钟声敲响,是过去一年的终点,也是崭新一年的起点。  辞旧迎新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新年贺词,饱含深情、催人奋进,凝聚起坚定信心、共创未来的强大力量。  回首2022年,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的交织叠加之下,我们经历了艰难险阻,经受了巨大考验,更从奋斗中磨砺意志、笃定信心。“我们战胜了前所...

    时间:01-01
  • 天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治理 全面清理整顿未批先建

      本报讯(记者 薛阳)“不敷衍应付、不回避矛盾、不遮遮掩掩,既要反映本行业系统工作情况,更要站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全局系统治理。”近日,天津市纪委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到市住建委,就工程项目“未批先建”“边建边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推动,重点围绕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问题分类处置和整改情况...

    时间:01-01
  • 黑龙江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专项监督压实黑土地保护责任

      黑龙江推动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专项监督压实黑土地保护责任  本报记者 徐凡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黑龙江展区,五常大米的展陈影像中,一粒粒晶莹饱满的稻花香大米,吸引前来参观的人们驻足观看。  黑土适宜耕作,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地核心区,耕地面积2.579亿...

    时间:01-01
  • 能用、好用、早用 大国重器“鲲龙”是怎样炼成的

      2022年12月9日,8时10分,由机长赵生、副驾驶田亚飞、空中机械师虞磊和机上观察员焦连跃组成的首飞机组,驾驶着“鲲龙”AG600M飞机从珠海金湾机场滑行起飞,在空中平稳飞行13分钟,完成一系列既定试飞科目后,于8时23分平稳降落,飞机状态良好,操纵系统正常,各系统运行稳定。  ...

    时间:01-01
  • 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望海楼·特稿)  本报记者   1  2022年,令人难忘。  “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短短10个字浓缩的风云激荡,我们在这一年体会更深。  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说:“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

    时间:01-01
  • 十年新年贺词,那些人和事总书记念兹在兹

      一年又一年,时光镌下通往未来的刻度。2022年已经过去,新的逐梦之旅开启了。  自2013年底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同亿万人民如约相守在每一个新年钟声将要响起的夜晚。  从国家前途命运到百姓民生福祉,总书记的新年贺词里,有时刻牵念的人民群众,有坚定自信的中国步履,有天下一家的国际责任,有面向...

    时间:01-01
  • 元旦假期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50万人次

    今天(12月31日)是元旦假期第一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550万人次。长三角地区今天迎来客流高峰,今天预计发送旅客100万人次左右。铁路部门根据12306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数据,计划对南昌、福州、广州、武汉、郑州、西安等热门方向采取恢复图定列车开行、安排动车组重联、增开临客等措施增加运力。成渝地区旅客出行主要...

    时间:01-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