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警务更智慧 服务更高效

2022-12-28 07:13:45

来源:人民日报

  警务更智慧 服务更高效(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清晨,街上的店面还没开张,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区分局苏坡派出所民警罗义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巡逻工作。没走几步,他便遇上了穿着志愿者红背心“巡逻”的居民沈小丽。

  两人所在的清水路苑小区居住着3万余人,过去治安状况不佳。随着小区智慧安防体系建成、智慧警务等举措落地,清水路苑小区如今已大不一样。

  近年来,成都市公安局着力打造立体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022年,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1.2%,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28.4%,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实现同比、环比“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做细做实网格防控

  动员群众参与共建

  清水路苑小区是安置小区,居民来自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生活习惯各异使得居民之间常常发生矛盾纠纷,人口流动量大又增加了治理难度。“派出所警力有限,小区没有围墙、缺少监控,一旦案发,破案的难度很大。”罗义说。

  为降低风险隐患,成都市公安局大力推进平安智慧小区建设。清水路苑小区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商铺市场、街头巷尾也全部完善监控系统,并通过云平台与派出所共享。目前,成都市已有4000余个小区完成智慧安防建设改造。同时,成都公安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在街面梯次布防派出所网格化巡组等巡防勤务单元300余组,织密全域覆盖、重点突出的专业专职巡逻防控网。

  对身边的变化,沈小丽和邻居们看在眼里,“社区治理,我们居民也要尽一份责任。”小区里的老党员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中老年人组成了纠纷联调队,把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年轻人加入夜跑联防队,社区有了更稳定的夜间巡守力量。“大伙心里觉得光荣,干得也有劲儿。”沈小丽笑着说。

  目前,成都已统筹4万余名警力、1.5万名网格员、2.8万名综治队员、37万余名志愿者力量参与平安成都建设,培育了“天府义警”“春熙孃孃”等一大批平安共建品牌。

  加强数据资源共享

  高效排查治安隐患

  今年8月5日,康先生一家带着锦旗来到成都邛崃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感谢公安机关侦破的一起涉案资金达390余万元的特大网络诈骗案件。

  “对方发来投资交易成功的到账截图,本金和收益却迟迟收不到。”今年3月,康先生经人介绍,向一微信名为“唐剑”的好友转账进行网络投资,后发现上当受骗。他焦急地向警方报案,反诈中心立即启动核查机制,判明这是有预谋的团伙电信诈骗。

  “我们马上采取技术手段侦查,追赃挽损还有希望。”邛崃市公安局反诈民警蒋曦瑶立即与同事们紧锣密鼓展开工作。梳理案件信息、追踪资金流向……陈某等4名嫌疑人的“画像”很快清晰。专案民警掌握全部人员的活动轨迹后,兵分多路集中布控抓捕。5月14日,成功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追回被骗资金。

  近年来,成都公安以健全完善“全警反诈”机制为抓手,率先成立省市一体化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同时推动全市23个县(市、区)成立反诈中心。省市县三级反诈中心联动运行、整体作战,成功发挥合力。今年1—10月,成都市电信诈骗立案、受损金额分别同比下降8.7%、14.9%,冻结涉诈资金13.1亿元,劝阻18.5万人,挽回经济损失7.9亿元。

  高效有力的信息化平台是反诈工作的基础。成都公安搭建了集网络安全实时监测、通报预警、事件处置等11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作战平台,有针对性地纳入老年人等人群的社交网络,大幅提高劝阻准确性、时效性。此外,成都公安还紧盯行业安全风险,以信息技术优势整合行业监管平台,陆续完善了“危爆物品监管”“公共交通安全管理”“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嗅探”等5个功能模块。实时监测各行业相关数据的异常波动,进而实现数据共享、隐患共排、事件共处。

  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提升协同处置效率

  “欠我们3万多元工资为什么不发?”“整个工程结束以后一并结算。”今年8月,成都市高新区新川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某工地上发生一起冲突。民警王鹏赶到现场时,双方正在争吵。

  一番劝导,双方消了气,但在欠薪问题上仍各执一词、互不退让。“解决欠薪问题,仅靠警方很难做到。冲突制止了,问题还在那摆着,矛盾很可能升级。”王鹏坦言,以前他没少因类似的非警务警情忧心。

  打开“警令”APP,王鹏将情况上报,报警服务台则将该警情联动至12345市长热线。没多久,接到派单的社区和劳动部门工作人员加入调解,最终工地方答应将所欠工资结清。“现在打通了110与12345的对接联动渠道,有助于化解矛盾纠纷,我们也提高了工作质效。”王鹏说。

  如何解决分级接警分流不畅、平台孤立数据分散的难题,缓解非警务警情占用警力资源、提升协同联动处置效率,考验着一个城市的治理智慧。近年来,成都公安大力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公安大数据基座分阶段有序成型,自主可控的警务云平台和一体贯通的大数据资源池也搭建完毕,各类群众诉求一键流转、实时响应。

  “非警务警情由市局110平台分流至12345平台,自上而下向责任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分流、督办。”成都市公安局信通处信息应用科副科长姜淮韬介绍,大数据平台会实时排查民意热点、风险隐患、矛盾问题,为政府各部门履职、决策提供支撑。

  本报记者 王明峰 李凯旋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 有序恢复出境游

      央视网消息:关于出境方面,有很多朋友关心出境游将如何恢复。26日印发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中对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做了哪些优化?中国公民何时能够恢复出境旅游?我们再来了解一下。  按照《总体方案》要求,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

    时间:12-28
  • 专家:儒学是为世界问题提供共赢思路的文化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曾鼐 刘欢)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东西方关系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田辰山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指出,今天的“霸道主义”仍然是孙中山那个时代的“霸道主义”,本质没有变。他指出,儒学则是为世界问题提供共赢思路的文化。  田辰山认为,“霸道主义”不讲仁...

    时间:12-28
  • 美国汉学家:中国“和”文化属于全人类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曾鼐 刘欢)近日,世界著名中西比较哲学家、国际知名汉学家、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安乐哲在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中指出,世界面临全球变暖、环境破坏、恐怖主义等诸多难题,“和而不同”是解决全球问题唯一的路径。  安乐哲认为,中国文化的“和”是一个整体概念,包...

    时间:12-28
  • 东西问·中外对话|解决全球性挑战,儒学如何提供思路?

      近来,国际局势复杂动荡,大国之争加剧政治对抗,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正面临“零和博弈”的严峻挑战。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先贤便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著名思想家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让“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成为极具活力的中华文化精髓。国与国之间,文明与文明之间,中...

    时间:12-28
  • 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3660万元用于元旦春节期间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 为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日前,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3660万元,用于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中央组织部提出,走访慰问对象主要是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对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要普遍走访慰问。要关心关爱...

    时间:12-28
  •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总书记嘱托殷殷

      联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总书记嘱托殷殷  今年是我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  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为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有效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提升社会健康治理水平发挥了重...

    时间:12-28
  • 国家医保局:1—10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1—10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3677.15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收入16251.6亿元,同比增长8.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

    时间:12-28
  • 三年“抗疫”的中国故事 务实中的坚强与温暖

      (央视财经《央视财经评论》)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这意味着,自2020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暴发至今,我国疫情防控...

    时间:12-28
  • 对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怎么看?

      【换届•盘点】对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怎么看?  12月23日,随着中国民主同盟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我国8个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圆满结束。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各民主党派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听取和审议本党派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修订本党派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等...

    时间:12-28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5批指导性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35批共4件指导性案例,均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刑事案例。该批案例分别涉及人脸识别信息、居民身份证信息、微信等社交媒体账号、手机验证码等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范围、性质,对于明确类案裁判规则,依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导性案例192号《李开祥侵犯...

    时间:1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