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国家卫健委:“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 而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2022-12-27 15:19:3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从传染病的特征、健康影响、疫情形势和防控工作需要出发,将一种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需要具备相关条件。这是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要求的,是依法防控的鲜明体现。

  近三年来,通过对新冠肺炎“乙类甲管”严格管理,我们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当前,随着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防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而我们密切跟踪病毒特点,研判疫情形势变化,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和药物供给,加强医疗救治和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因素,都为我们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因此,调整为“乙类乙管”我们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从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全球流行优势毒株,虽然感染人数多,但重症率和病亡率低。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相比原始株和其他关切变异株减弱,所导致的症状以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为主。

  从人群免疫水平看,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得到普及。全国目前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疫苗接种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92%以上和90%以上。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健康素养进一步提升,个人防护能力逐渐提高。

  从防控工作基础看,通过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增设发热门诊,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ICU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储备,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提升,逐渐统筹实现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国内外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研发取得进展,我国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累了较丰富的疫情防控和处置经验,防治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依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是疫情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体现了实事求是、主动作为、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政策,将有助于更好地适应病毒变异和疫情形势的变化,有助于把防控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来,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李斌同时提到,当前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新冠疫情仍保持着高于普通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强化服务、强化保障。接下来,我们将抓细抓实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总台记者 史迎春 靳丹妮)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骨干体系基本建成 山地灾害减灾成效显著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山地研究与山区发展报告》2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显示,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骨干体系基本建成,植被覆盖率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值。同时,中国山地灾害减灾成效显著,灾害损失大幅降低。  《中国山...

    时间:12-27
  • 中国湿地面积亚洲第一 2020年约41.2万平方公里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中国分布情况如何?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湿地研究报告》2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披露,遥感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41.2万平方公里,位居亚洲第一,《湿地公约》划分的42类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主...

    时间:12-27
  • 我国拟探索将部分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提出动态调整职称评审专业,探索将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技术经纪、创意设计等新职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支持各地围绕特色产业、重点产业链设立特色评审专业,开展专项评审。...

    时间:12-27
  • 破解突出问题 优化类型定位——解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破解突出问题 优化类型定位——解读《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徐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7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

    时间:12-27
  • 西江流域2022—2023年度水资源调度计划获批

      中新网广州12月27日电 (记者 王坚)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下称“珠江委”)27日消息,西江流域2022—2023年度水资源调度计划(下称《调度计划》)已获水利部批准,作为开展西江流域2022—2023年度水资源统一调度的依据。该计划将强化西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  珠江委介绍,《调度计划》遵循节水...

    时间:12-27
  • 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央视快评】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社会大防线  “希望全国爱国卫生战线的同志们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发扬优良传统,丰富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用千千万万个文明健康小...

    时间:12-27
  • 交通运输部:国际道路客运将逐步有序恢复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消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中外人员往来国际道路客运服务工作,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逐步有序恢复国际道路客运工作方案》,明确自2023年1月8日起,调整公路口岸国际道路运输“客停货通”政策,在公路口岸恢复...

    时间:12-27
  • 调整后防控有何不同?网传“白肺”是啥?官方解读来了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刘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防控工作有何不同?网传的“白肺”究竟是什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解答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有关情况。发布会现场 刘欢摄  调整后防控有何不同?  ——社会面防控更多集中在重点场所、机构和人群  ...

    时间:12-27
  • 中国现有1平方公里以上天然湖泊2670个 总面积逾8万平方公里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编制的《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报告》27日在北京正式发布,该报告披露,中国现有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2670个,总面积8.07万平方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湖泊总水量1.04万亿立方米。  《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报告》显示,中...

    时间:12-27
  • 中国旱作农业源自何处?专家称至少包括黄河西辽河两个起源中心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农业起源和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一道并称为考古学研究的三大课题,其中,农业包括旱作农业和稻作农业,中国旱作农业如何起源、从哪里起源等问题,长期以来在学界有一定争议,也备受关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看来,中国旱作农业可能不只有一个起源...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