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

2022-12-24 12:42:52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对粮食生产,我一直都很关注,基层调研时也经常到田间地头看一看。”

  这是今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种粮大户的回信中说的话。

  田间地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地方考察的高频地。回顾2022这一年,从“天府之国”到南繁基地,到瓜果之乡……总书记多次走进田间地头,看收成、察粮事、问民情。

  粮食收成好不好,农村产业发展得怎么样、乡亲们的收入高不高,总书记都十分关心。

  01 “苗情怎么样?高产能达到多少?”

  “现在苗情怎么样?”“高产能达到多少?”

  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永丰村考察,走进稻田察看秧苗长势,向身边的农业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仔细询问着秧苗的情况。

  马均回答总书记说,这里最高亩产达900多公斤,平均有680公斤。

  这处稻田是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也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100多种水稻在这里试种、比较、筛选、推广,以良种为丰产打下坚实根基。

  马均告诉总书记,近年来村里通过流转耕地集中起来,把村民组织动员起来,培养了200多个种粮大户,调动了他们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

  听到这儿,总书记称赞说:“这很好!你们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粮食增产主要还得靠他们。”

  对于农业专家的辛苦付出,总书记也看在眼里,他对马均说:“你们从事这项工作很辛苦,出成绩也是长周期的,日晒雨淋,淡泊名利,贡献非常大。咱们国家能够丰衣足食,农业专家功不可没。”

  马均说,总书记的关怀让人备受鼓舞。接下来,他将继续努力,把水稻研究和种植培育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更好。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中央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先后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400亿元,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仓廪实,天下安,“中国粮仓”再获丰收。

  02 “这件事有养育中华民族的战略意义”

  从高标准农田到种子实验室,国家“粮”事是总书记念念不忘的牵挂。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这里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大脑”。

  “我一直关注南繁科研育种,要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建设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这件事有养育中华民族的战略意义。”

  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种子是农业“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国家也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层层部署,落实粮食安全“中国策”。

  去年7月,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今年3月,新修改的种子法正式施行。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03 “你家承包了多少亩地?”

  走在田间地头,总书记看的是作物的收成,也是农民们的生活。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考察。

  在农一连棉花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田间,察看棉花长势,向正在田间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人员询问棉花种植、销售和家庭收入等情况。

  技术员谢勇回忆起和总书记的交流很激动,他向总书记汇报说,现在棉花长势良好,预测亩产量将突破520公斤,总书记笑容欣慰。

  在总书记询问下,谢勇回答了很多关于棉花管理技术服务的问题。

  当时棉花正处花铃期,从犁地、播种,到灌溉、灭虫,到棉花打顶、收获,全部是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新疆是全国棉花的主产区,产能约占全国九成。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3700多万亩,其中1300多万亩在兵团,兵团棉花机械化采收率,已经达到了94.2%。

  说到新疆,除了棉花,还有一个特产——葡萄。

  今年7月14日,习近平来到吐鲁番市考察调研。在葡萄沟,习近平察看吐鲁番特色水果展示。当地葡萄品种纷繁,琳琅满目。

  “多么富饶的一个地方,瓜果飘香。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总书记风趣地说,“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但有掉葡萄的事。”总书记还强调,要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富民产业。

  在新疆考察时,总书记还走进兵团九连蟠桃种植园,和当地蟠桃种植户倪泽寒唠起了家常。

  “你家承包了多少亩地?”

  “包了15亩地种桃,一年收入二十来万。在镇上买了房,也买了车。”

  倪泽寒说,“总书记还详细询问了桃园的管理、产量、销售、效益等情况。听说桃园效益不错,大家的收入节节攀升后,他非常高兴。”

  倪泽寒还提到,总书记夸他桃子种得好,并鼓励他多种一点儿,让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新疆的优质蟠桃。后续倪泽寒打算将种植面积扩大,并和电商合作,把新疆的蟠桃推销到全国各地。

  在九连蟠桃种植园,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年连队鼓励和支持职工发展种植养殖业、生态观光旅游和农家乐产业,增加职工收入的做法表示赞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

  04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发展特色产业,也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关键。

  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考察,第一站来到延安南沟村。

  今年苹果大丰收,总书记走进果园了解今年苹果收成情况,详细询问了苹果种植技术、销售价格、村民收入等,老乡们一一回答。总书记还现场采摘了一个红红的大苹果。

  一个个大红苹果,催生出的是富民产业。

  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2016年,南沟村因地制宜,建成高标准矮化密植果园,并进行股权量化。村民既享受利润分红,又获得就近务工机会。

  考察当天,得知南沟村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等不断发展,而且苹果不愁销路,总书记高兴地说:“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如今,延安的苹果销往全国,也出口到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甚至在中国空间站里也有它的身影。

  总书记牵挂的,还有老乡们的生活。

  在南沟村,总书记再度回忆起他在陕北七年的知青岁月,“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

  如今在延安,看到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陕北老乡们修梯田、种庄稼,面朝黄土背朝天,抡起老锄头干活,广种薄收,十分辛苦,如今山坡上退耕还林种上了苹果,老乡们有工作、有稳定收入,孩子有好的教育,老人都有医保,生活越来越好。总书记说,“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从俯身察看秧苗长势,到与老乡们唠家常,习近平总书记走在田间地头,关注的是粮食安全问题,关心的是民生冷暖。田间地头,留下的是总书记初心为民的深深印记。

  监制丨徐冰 李浙

  主编丨王兴栋

  编辑丨战星岑

  海报丨徐啸

  校对丨高少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C919起飞-全球首架12月26日起验证飞行

      东航接收的全球首架C919飞机(记者钱擘/摄)  验证飞行将全面检验东航各系统为迎接C919商业运行所开展的准备是否可靠,能否向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国产大飞机航程,以此为即将开启的商业运行完成最后冲刺。在C919完成航线验证飞行后,局方将对验证结果进行审定和检查,确认东航具备安全运行C919飞机能力之后,会颁发相应的运营许可...

    时间:12-24
  • 聆听体育强国加速前进的脚步声

      新华社南京12月24日电 题:聆听体育强国加速前进的脚步声  新华社记者王恒志、李春宇、李典  看!年初北京冬奥会的历史性突破犹在眼前,年末新雪季就迎来了游客“井喷式”增长。  听!国际赛场上捷报频传,一次次超越,一个个惊喜,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过去一年里,从《关于构建更高水平...

    时间:12-24
  • 多方调配资源 保障民生物资运输服务

      央视网消息:当前,我国邮政快递全行业业务运行面临较大压力,部分省市波动幅度较大。各地邮政快递企业、互联网平台等企业努力通过加快统筹资源、积极招募新人、优化运力调度、增加配送补贴等方式,强化末端配送能力,确保快递物资运送到位。  近日,北京最低气温降至零下十摄氏度,海淀区甘家口街道联合互...

    时间:12-24
  • 东西问·人物丨柳鸣九:推石上山的“小小西西弗斯”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柳鸣九:推石上山的“小小西西弗斯”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倪伟  凡是造访过柳鸣九家中的人,都会留下两个难以磨灭的印象。一个是小,他住了几十年的房子,仅有三十多平方米;另一个是那两只靠墙的黄色书柜里,满满装着的几乎全是他或写或编或译的书。  2022年12月15日凌晨...

    时间:12-24
  • 上海市优化调整阳性感染者解除居家隔离标准

      23日,记者获悉,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优化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康复后解除隔离和返岗复工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阳性感染者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结束居家隔离,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一)居家隔离应满7天(自出现症状或核酸、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之日起计)。  (二)居家隔离满7天...

    时间:12-24
  • 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暨交流周会议活动收官

      中新网北京12月24日电 以“语言为媒 特色发展 深化友城合作”为主题的首届友好城市语言文化交流合作论坛22日在线举办,标志着从12月8日开始的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暨交流周会议活动圆满落幕。  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赞比亚、意大利、法国、瑞典和中国的有关友好城市的市...

    时间:12-24
  • 广东举办2022年森林防灭火主题宣传活动

      中新网广州12月24日电 (记者 程景伟)近期,广东全省大部分地区天气干燥晴好,森林火灾风险隐患不小。广东省2022年森林防灭火主题宣传活动24日在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山顶广场举行。  据广东省林业局介绍,据统计,目前广东已建成124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全面推行网格化巡护模式,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9‰...

    时间:12-24
  • 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中新网大庆12月24日电 (记者 史轶夫)24日,国家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项目开工仪式在黑龙江省大庆市举行。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救援范围将辐射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区,重点担负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和雪灾等任务。  东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是应急管理部在全国部署建设的6...

    时间:12-24
  • 美国签署“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国防部回应

      中新网12月24日电 据国防部新闻局官方微信消息,就美总统签署“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国防部发言人谭克非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一如既往严阵以待,坚决捍卫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有记者提问:北京时间12月24日,美总统签署“2023...

    时间:12-24
  •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原标题: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李克强主持  李强王沪宁韩正蔡奇丁薛祥出席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面...

    时间:1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