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坚持——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三

2022-12-22 18:44:0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坚持——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三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黄玥、高蕾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出现了170多次。

  “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揭示了百年大党成功的深层密码。

  “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人们记忆犹新: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一次次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一次次以身示范,引领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始终不忘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从弱小到强大,从九死一生到蓬勃兴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经受一次次挫折又一次次奋起,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矢志不渝,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如磐石,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生死考验不改其志、面对千难万险不止其行。

  走过千山万水,仍怀赤子之心。

  2017年10月1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字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以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不断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推向一个个崭新高度。

  “让我们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共产党人的初心从未改变,共产党人的奋斗永不懈怠。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建党百年之际,2021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发布第三个历史决议,以10个“坚持”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号召全党“长期坚持”。

  坚持,因为手握真理。

  “一天,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妈妈在外面喊着说:‘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

  2012年11月29日,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内,习近平总书记向大家讲起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把墨汁当红糖的故事:“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百年来,真理养分滋养古老大地,孕育盛世中华累累硕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熠熠生辉,引领着亿万人民的前进方向。

  坚持,因为脚踏人间正道。

  四川眉山,三苏祠里古木参天。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感慨地说:“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

  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这是一条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脚踏这条人间正道,党和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无阻向前进”

  中华民族向来深知坚持的可贵。“愚公移山”“水滴石穿”“逆水行舟用力撑”……一个个古老箴言,穿越历史烟云,展现出中华民族独有的智慧。

  如今,“坚持”被赋予更多新的时代内涵。

  这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2022年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刚三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

  就在5年前,党的十九大后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一项重要议题同样是审议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而这也正是10年前,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会议聚焦的重要议题。

  一次次在重要节点强调同一个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这样特殊的安排,展现出以钉钉子精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的坚定决心。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坚定,瞄准问题不放松、锚定目标加油干。

  这是“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要求总结运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重要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曾几何时,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领命出征,奔赴脱贫攻坚的战场。

  如今,一批批年轻党员干部征衣未解再跨鞍,为新的使命继续拼搏奋斗。

  爬坡过坎需要坚持,迎战惊涛骇浪同样需要坚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唯有秉持持续奋斗的态度,敢于迎难而上,方能翻过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迎来新的胜利。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王毅会见美国亚洲协会董事会联席主席桑顿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2日在北京会见美国亚洲协会董事会联席主席桑顿。  王毅表示,中美关系要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首先美方要树立正确对华认知,坚持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两国元首在巴厘岛会晤时就探讨确立两国关系指导原则达成重要...

    时间:12-22
  • 中国政府批准阿根廷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

      中新社成都12月22日电 (记者 岳依桐)四川省外事办公室22日发布信息称,据中国外交部消息,中国政府与阿根廷政府就阿根廷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达成协议,同意阿根廷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领区范围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这是阿根廷继上海、广州之后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三家总领事馆。 ...

    时间:12-22
  • 新华时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新华社记者熊争艳  时值冬至,我们进入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此时,全国多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持续增加,有的地方正在经历疫情高峰。  回望三年疫情防控取得的坚实成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

    时间:12-22
  • 新华时评: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全社会都要统筹起来  新华社记者赵超、马晓澄  近来,全国不少地方接连开工、竣工一系列重大项目,烟火气、忙碌劲儿逐渐回升,折射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12-22
  • 中安时评: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评线】中安时评: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

    时间:12-22
  • 外交部就中国同新西兰建交50周年等答记者问

      2022年12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中国日报》记者:今天是中国和新西兰建交50周年纪念日。近日,中国和新西兰举办了一系列纪念两国建交50周年的活动,受到广泛关注。请问发言人如何评价中新关系?  毛宁:今天是中国同新西兰建交5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主席同新西兰总督基罗互致贺电,李...

    时间:12-22
  • 茶叶蛋涨价背后的台湾民生“悲歌”

      新华社台北12月22日电(记者赵博、黄扬)“要涨价了。”店员善意提醒正在选购茶叶蛋的顾客。顾客结账时苦笑着回应:“快吃不起了!”  这是记者在台北市民生东路一处全家便利店看到的一幕。全家便利商店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宣布,由于鸡蛋成本上涨,本月28日起茶叶蛋将由每颗...

    时间:12-22
  • 广西大学与国际合作团队观测发现宇宙中X射线偏振度最高的天体

      中新网南宁12月22日电 (黄艳梅 罗颖佳)广西大学22日召开成果发布会,介绍该校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团队与国际团队合作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其研究论文当日以“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为题在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Nature)发表。广西大学为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单位,青年...

    时间:12-22
  • “新汉学计划”系列博士生工作坊举办 中外博士生共话国际中文教育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谢雁冰)中外博士生国际中文教育专题工作坊近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其为“新汉学计划”系列博士生工作坊最后一场活动。  本次工作坊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四川大学承办,主题为“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多元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来自23个国家的70余名博士生...

    时间:12-22
  • 东西问|蒋廷瑜:铜鼓如何串起中国与东盟文化相融的过去和未来?

      中新社南宁12月22日电 题:铜鼓如何串起中国与东盟文化相融的过去和未来?  ——专访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原理事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  中新社记者 蒙鸣明  铜鼓是中国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和祭祀用品,迄今已有2700多年历史,是中国南方多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在中国西南和东盟各...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