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组团出岛“抢人才”,海南传递何种取向?

2022-12-22 16:33:27

来源:海南日报

  12月20日,海南派出4个招才团队,同时奔赴上海、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开展“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4个招才团队,规模大,每个团队由上百家企业和医疗教育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负责人组成;规格高,均由省领导带队。这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以来,海南派出全国首个省政府代表团赴境外招商之后,又一个“大动作”。上次聚焦的是“招商”,这次聚焦的是“招才”。如果说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细胞”,人才则是经济发展的“细胞核”。海南组团出岛揽才,释放出了求贤若渴的强烈信号,也彰显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一)海南为何组团出岛揽才?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调整优化,很多地方正处于转段的关键时期。为何海南在此时,开展“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

  这其中,可以看出“急”“诚”与“担当”——

  一是海南的“急”。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列作出部署,将其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对于承担历史使命的海南来讲,人才就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必须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

  当前的海南,已经拥有开放的政策环境、一流的生态环境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但是,人才仍然是一块短板。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表示,当前的海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急需人才、渴望人才。

  今冬明春是2023年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关键窗口期。海南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就迅速派出招才团队“走出去”,带企进校、带岗进校,就是要赶在前头“抢人才”。

  此次“四城同办”,只是海南“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的一部分。“百场万岗”活动从今年12月持续到明年6月,将赴全国多地开展校招,累计提供岗位上万个。

  二是海南的“诚”。

  此次校招活动,海南特别提出,要“走出去”抢人才、“家门口”留人才、“点对点”招人才。归结为一点就是以“诚”引才。

  从开展“走出去”招才引智活动,到创建海南自由贸易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再到为人才解决购房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近年来,海南以实际行动表达出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诚意。

  针对此次校招活动,海南还特意简化优化事业单位和国企的招录程序。比如,用人单位可先招聘人才、签订聘用合同,后补办编制、聘用登记等手续。再如,引进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的,对无岗位空缺的,可申请设置特设岗位聘用人才。

  简化招录程序的措施,既体现出海南“抢人才”的意识,也体现海南对人才的满满诚意。

  三是海南的“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了部署。

  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海南充分挖掘优质岗位,大规模开展校招活动,加强人才供需对接,也体现了贯彻就业优先战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责任担当。

  (二)海南需要怎样的人才?

  “事业因人才而兴。”某种程度来讲,人才的质量,决定了发展的质量。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就有“十万人才过海峡”的壮举。今天的海南,从边陲海岛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离不开“闯海人”的贡献。

  2018年,中央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历史使命。当年,海南正式启动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战略。

  海南开展“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就是落实“聚四方之才”要求、加快实施“百万人才进海南”的重要举措。

  本次招聘,用人单位类型多,既有事业单位,也有国企和民企。岗位类型多,既有服务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的,也有服务基层教育医疗事业的。学历要求也多元,既欢迎本科毕业生应聘,也有符合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岗位。

  可能有人会疑惑,海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服务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点出了海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人才类型而言——

  海南既需要“银发精英”,也需要青年才俊。近年来,海南通过柔性引才、退休返聘等方式,引进一批“银发精英”,有力推动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时,海南也大力吸引年轻人来琼就业创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既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高层次人才的“储备”和接班人。

  海南既需要科技领军人才,也需要服务基层的专业人才。海南四大主导产业,特别是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需要高层次人才的领军。同样,海南也需要一批愿意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海南既需要创业者,也需要就业者。2018年以来,海南市场主体增速连续30多个月排名全国第一,年均增速达40%,实有市场主体已突破200万户。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出现了“岗位等人”的现象,急需各类人才来琼就业、施展才干。

  海南既需要外来人才,也需要本土人才。海南坚持培养本地人才与引进人才并重,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需要,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了“南海名家”“南海英才”“南海工匠”等培养计划。

  (三)人才需要怎样的海南?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是公认的趋势。近年来,“抢人”大潮屡屡上演。

  但如何揽才,却需要章法。海南的发展基础,决定了不能走“砸钱砸物”的招才之道。人才对海南的期许,也绝非“补贴”。

  我们可以听听人才的声音——

  “以前我‘出去’,是想见识世界之大。现在我‘回来’,是想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个‘国之大者’中追求个人理想。”2013年,付佳歆从海南中学考入复旦大学,后又远赴美国波士顿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回国后在上海、北京工作。2022年,她辞去北京的工作,返回家乡海南,原因就是不想错过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机遇。

  “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给了我理想的平台,在这里我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2020年,“85后”栾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海南银行工作后,屡获国家级奖项。

  “舒适感满分、幸福感满分、归属感满分。”河南人樊加恩,今年从同济大学硕士毕业,被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招录。入职不久,他就被评为E类人才,购买了安居房,正式落户三亚。

  ……

  对于人才来讲,机遇、平台、环境等因素,更为重要。一言以蔽之,他们需要的是“诗和远方”的海南。

  这个“诗和远方”,体现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海南是中国大陆最为开放的地区,封关运作后将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充满活力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快速发展的四大主导产业,为人才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这个“诗和远方”,体现在宜居的生活环境。海南全面推开安居房建设,控制好房价,让年轻人买得起房;引进了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家门口上好学”和“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正成为现实。

  这个“诗和远方”,体现在一流的生态环境。海南气候十分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率年年超过99%,全省PM2.5浓度仅为13微克/立方米。海南风景如诗如画,既有椰风海韵、碧海蓝天、阳光沙滩,又有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诗和远方”,形成了海南引才聚才的“强磁场”。(海南日报 记者况昌勋)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阳”了吃药有哪些注意事项?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阳”了吃药有哪些注意事项?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权威专家回应防疫热点  新华社记者  近期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多,一些人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因用药不当导致肝损伤。“阳”了吃药该注意哪些事项?能否自行服用抗新冠病毒药物?...

    时间:12-22
  • 东西问|赵琛:中国的“万里长城”究竟有多长?

      中新社石家庄12月22日电 题:中国的“万里长城”究竟有多长?  ——专访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  中新社记者 牛琳  作为人类有史以来历时最久远、规模最庞大的建筑体系,以及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文明史上宏伟壮丽的...

    时间:12-22
  • 福建鼓励台湾青年来闽实习实训就业创业 2022年度申报即将截止

      中新网福州12月22日电 (叶秋云 叶艺琳)凡注册地在福建省,持续经营2年以上,且企业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各企事业单位(含社工组织),在1年内承接实习实训台湾青年累计达50人以上,且每次在闽实习实训时间连续不低于30天,可评为省级台湾青年实习实训基地。  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经济处22日透露...

    时间:12-22
  • 中科大科研团队提出有潜力的生育力保存新方法

      新华社合肥12月22日电(记者何曦悦)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实现了小鼠卵泡的高质量深低温保存,将卵泡冷冻复苏后的存活率提高了约30%,该结果对基于卵泡的女性生育力保存具有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

    时间:12-22
  • 台智库最新预测:对明年台湾经济增长持保守态度

      中新社台北12月22日电 台湾“中研院”经济所22日发布经济预测,对台湾2023年经济展望持保守态度,预计全年增长2.41%,且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仍将高于2%的通胀警戒线。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台“中研院”经济所预估,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明年台湾外贸与投资表现将不乐...

    时间:12-22
  • 非法收受财物逾亿元 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甘荣坤受贿案一审开庭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获悉,12月22日,江苏省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甘荣坤受贿一案。  检方起诉指控称,1999年至2021年,被告人甘荣坤利用担任海关总署财务科技司副司长、财务装备司司长、基建办公室主任,北京海关关长...

    时间:12-22
  • 澳大利亚外长访华,能否助力中澳关系“重整行装再出发”?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谢雁冰 黄钰钦)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邀请,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12月20日至21日对中国进行访问。此访恰逢中澳建交50周年之际,也是自2019年底以来澳部长级官员首次访华。  半个世纪以来,中澳关系有过高光时刻,近年却经历低谷时期。对于中澳关系面临的问题...

    时间:12-22
  • 五集微政论片《必由之路》第四集《发展之本》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第一动力。放眼神州,一项项重点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核心技术突破都是各地转变发展方式、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注解。如今,中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协调是内生特点,激发结构之变。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绿...

    时间:12-22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严肃查处通过快递和电子手段收送礼品礼金等享乐奢靡问题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2日刊文指出,元旦、春节将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精准研判所在地区、单位“四风”形势,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在隐蔽场所接受宴请、通过快递和电子手段收送礼品礼金等享乐奢靡问题。同日,官方对外公开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时间:12-22
  • 中老缅泰在湄公河流域举行联合演练 查缉方舱实战化应用首次公开亮相

      中新社昆明12月22日电 (记者 胡远航)记者22日从云南省公安厅水上巡逻总队获悉,为有效处置湄公河流域突发事件,维护流域安全稳定,12月21日,“守望-2022”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四国水陆查缉演练在老挝孟莫国际码头水域举行。  据介绍,本次联合演练以四国执法部门联合打击涉毒、涉枪等跨境违法...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