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分享防沙治沙经验 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2022-12-21 20:43:03

来源:人民日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之一,中国认真履行公约义务,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提前实现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防沙治沙经验交流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猪上房,羊跳墙,小孩坐在房檐上,地不打粮,沙子埋房。”这是20多年前在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环境治理,浑善达克沙地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0.3个百分点,达到23.35%。黄沙遍野蜕变为满目葱茏,昔日的风沙源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十年来,中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减少6490多万亩,沙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立了41个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128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开展了荒漠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中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中国的荒漠化防治成果:“中国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为全球实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治沙是生存问题,也是发展课题。依托库布其沙漠特有的自然风光和多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建成了响沙湾、七星湖、恩格贝、银肯塔拉等生态旅游景区,形成了独特的沙漠产业集群。

  “在库布其,沙漠不是一个问题,而是被当作一个机遇,当地将人民脱贫和发展经济相结合。我们需要这样的案例为世界提供更多治沙经验。”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

  中国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三大沙地和库布其沙漠周边等重点治理区均得到有效治理,已从昔日的“不毛之地”转变为如今的“塞上绿洲”。“中国积极推进荒漠化治理,携手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王涛表示。

  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各国绿色发展

  今年7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指导、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及沙尘暴防治高级官员研修班线上开班,来自亚洲、非洲共27个国家的100余名官员和技术骨干参加。

  研修班期间,学员们学习了解中国荒漠化防治具体政策制度与措施、塞罕坝防治荒漠化案例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土地退化及修复评估等内容,并通过“云参观”的方式感受中国甘肃民勤防沙治沙示范区、古浪八步沙林场、内蒙古赤峰等地的治沙实践。研修班还邀请学员就各国在荒漠化防治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促进互学互鉴。

  “通过研修班,我了解了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埃塞俄比亚荒漠化公约国家联络员、森林发展部官员塔米拉特表示,“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拥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中国的防沙治沙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中国先后举办八届库布其沙漠国际论坛,论坛成为各国交流防沙治沙经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2019年,中方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共建国际荒漠化防治知识管理中心,为各国培养治沙人才,助力各国加强能力建设;今年4月,中国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研修班开班……近年来,中国通过组织国际研修、建立治沙示范基地等方式,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荒漠化防治合作,年均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培养近百名治沙骨干,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防治荒漠化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许。”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项目官员林锡升表示,“中国积极开展荒漠化防治领域国际合作,助力各国绿色发展,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为推动全球荒漠化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之一,中国积极推动防沙治沙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环境治理,让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的先进经验与技术惠及更多国家——

  在蒙古国,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王新平研究员带领团队自2017年以来开展治沙示范,治理示范面积达27公顷,有效固定当地的流动半流动沙丘,示范区草本植物显著增多。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部长巴特额尔登感谢中国长期以来与蒙古国等国分享治沙经验,还提供技术、设备支持,“中国的治沙经验对世界至关重要”。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徐新文带领团队在当地建立引种筛选基地,成功引入40余种植物苗木和插条,建立了300亩示范基地,构建了“调整密度—改良土壤—乔灌组合”的林带结构优化模式,协助优化哈萨克斯坦防沙治沙工作中的乔灌草配置。

  在非洲大陆,中方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与非洲国家共同推动“非洲绿色长城”建设。2017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受邀为“非洲绿色长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携手应对萨赫勒—撒哈拉地区荒漠化问题,提升非洲国家的荒漠化防治能力。

  在联合国平台,中国积极促进与荒漠化防治相关的国际法建设,推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建立履约审查委员会,制定出台《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2018—2030年战略框架》。2017年,中国成功举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大会通过《鄂尔多斯宣言》,为全球荒漠化防治指明了前进方向。2021年,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执行秘书长易卜拉欣·蒂奥表示,中国在荒漠化防治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防沙治沙经验,为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民日报 记者 戴楷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绿营要删候选人“学历”一栏,岛内痛批:实在无耻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程东】台“行政院”日前通过“选举罢免法”修正草案,即“排黑条款”。民进党“立委”趁机也提出修法版本,主张删除选举公报中的“学历”一栏。岛内舆论大骂,民进党此举实在无耻。  据台湾《中国时报》21日报道,民进党“立委”钟佳滨、蔡适应、何志伟提出的“排黑修法”草案,共...

    时间:12-22
  • 台媒年度“台湾民心大调查”:近六成人预测2024年民进党将下台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2022年对台湾来说是相当动荡的一年,除了疫情持续肆虐外,佩洛西8月初窜访台湾更是让两岸局势进入深水区,台湾迎来近几年最紧绷、最动荡的时刻。21日,台湾《远见》杂志公布年度“民心动向大调查”,从结果来看,受访台湾民众对2023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有43%的受访者认为明年...

    时间:12-22
  • 新华时评|做到更好统筹 扎实推进复工复产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题:做到更好统筹 扎实推进复工复产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王雨萧  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发布后,全国多地密集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复工复产,持续释放经济加快恢复的忙碌劲儿。正逢岁末,各地各部门要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时间:12-22
  • 武维华同志简历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 武维华,男,汉族,1956年9月生,山西孝义人,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九三学社成员,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植物科学系植物科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  1974-1978年 山西省孝义市兑镇小学、初中教师...

    时间:12-22
  •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千年八廓街 盛开团结花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时,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走进特色商品店,询问旅游文创产业发展、藏文化传承保护等情况。总书记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时间:12-22
  • 引领——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一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 题:引领——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一  新华社记者张晓松、王子铭、高蕾  引领,贯穿于党的二十大各项议程,彰显在党的二十大精神之中——  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坚强核心引领壮阔征程;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时间:12-22
  • 学习语|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把实践作为检验各项...

    时间:12-22
  • 中俄“海上联合-2022”联演开幕式举行

    中俄参演舰艇在演习中。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徐巍摄解放军报东海某海域12月21日电 记者孙兴维、特约记者孙飞报道:风高浪急,砺剑天海。21日下午4时,中俄“海上联合-2022”联合军事演习开幕式在东海某海域举行。中俄双方分别在济南舰和“瓦良格”号导弹巡洋舰上举行了简短的开幕仪式。双方执行导演通过通信系统分别致辞...

    时间:12-22
  • 终于,中国和澳大利亚关系要翻开新的一页了

    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中国和澳大利亚关系终于要翻开新的一页了。12月21日,在中澳关系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50年前的这一天,中澳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50年后的这一天,至少又发生了四件事。1,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访华并与王毅见面。2,王毅和黄英贤举行第六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3,中澳领导人互致贺电,...

    时间:12-22
  • 铿锵玫瑰舞蓝天!空军首批“双学籍”女飞行学员顺利单飞

      空军首批“双学籍”女飞行学员顺利单飞——  铿锵玫瑰舞蓝天  甄建勋 高德占  12月上旬,东北某机场,空军首批“双学籍”女飞行学员迎来蓝天生涯的首次单飞。当天上午,首名单飞女飞行学员李瑾完成标准目视航线单飞前检查。  “991,起飞。”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松刹车、加油门、拉杆……一连串...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