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浙江三大世遗启示录: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2022-12-14 22:01: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2月14日电 题:浙江三大世遗启示录: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作者 严格 谢盼盼 童笑雨 王题题

  今年,是西湖免费开放的第二十个年头。

  2002年,杭州西湖南线景区免费向游人开放,西湖成为中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AAAAA级景区。一夜之间,西湖公园拆掉围墙,与老百姓直接“面对面”。

西湖风光 马立群 摄

  当时砍掉门票收入,每年直接损失至少几千万元,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并不划算。

  但随着西湖免费开放,游客增多了,旅游收入增加了,综合效益提高了……西湖免费开放给杭州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和美誉度。

  西湖免费开放背后是综合保护。

  原杭州市委书记、杭州市西湖申遗小组组长王国平说,与很多文化遗产相比,杭州在坚持以民为本基础上,下了更大力气对西湖进行综合保护。如坚持“六个不”承诺,即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

  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后,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保护与发展”互利、“管理与服务”共进、“政府与民众”双赢的世遗保护管理新模式,为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交了“鱼与熊掌兼得”的西湖实践。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原杭州市旅委主任李虹认为,西湖的免费开放,是以更大范围的开放,提供更加便民的服务,使得更多人亲近中华传统文化和自然山水。以西湖为核心的杭州旅游经济,在20年里,除去疫情特殊年份,一直保持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同时也为城市主政者开启了发展新思维。

  这种新思维在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副所长周永广看来,是西湖免费开放开创了中国城市发展的“金镶玉”模式。若西湖保护是玉,那么周边发展就是金,通过西湖文化遗产和景观的保护和提升,吸引人才资金向杭州的集聚,带动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让杭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目标得以落地,最后城市发展的成果又反哺文化遗产,实现更高水平的保护。

  其实,“金镶玉”的不止西湖。

  2014年、2019年,中国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先后申遗成功,成就了大型活态遗产保护利用的“运河样板”,探索大遗址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的“良渚方案”,让“鱼与熊掌兼得”不再遥不可及。

  2021年1月1日,国内第一部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地方性立法——《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正式实施。

  浙江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与城市的有机更新结合起来,与自然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

  在杭州大运河畔,因废旧和时尚“反差萌”的小河公园最近爆红。在这里,曾经废弃的老油库,变成了花阶浮亭;灯笼造型的油罐,成了运河水上游的标志性建筑,每个角度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航拍小河公园 鲍圣慧 摄航拍小河公园 沈杨根 摄鸟瞰杭州运河边的小河直街 顾越 摄

  不止小河公园的“上新”。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重要节点,杭钢旧址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根据设计方案,保留的高炉将改造为时尚潮流发布中心以及公共服务中心。杭钢旧址公园项目将培植数字新兴产业,打造集文、产、商于一体的产业创新区,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样板。

  “大运河曾经有过一段衰落的历史,由于航运功能的逐渐衰退,两岸市镇部分走向衰败,沿河环境污染严重。如果说以前的杭州大运河是被尘封的珍珠,那么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观念的提升,现在的杭州大运河被逐渐拭去浮尘,正在恣意舒展出璀璨的光芒。”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历史保护研究所所长华芳说。

  和大运河一样,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潮的,还有良渚。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盛淑彦 摄

  为解决南方潮湿环境下的土遗址保护问题,良渚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成立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南分中心,实施城墙和水坝剖面保护工程,实现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新突破。

  更前沿的科技,用在保护。此前,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已打造良渚古城遗址“数字驾驶舱”,为构建良渚遗址文物智慧治理体系,还开发“良渚遗址5000+”全生命周期数智平台。

  一项项举措,都是大手笔。文物单位本就有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么多钱,从哪里来?

  一方面来自土地出让金。据悉,当地提取良渚新城10%土地出让金,用于良渚遗址保护的“建新城保古城”创新机制,破解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开创了全国大遗址保护先河。

  世遗的保护,不能仅靠土地出让金,还得有“源头活水”来支撑。对良渚来说,这个活水在文旅,而他们也提供了“从文物来、到生活去”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围绕良渚文化、良渚元素,良渚博物院已累计开发文创产品十三大品类500余款,而最受游客欢迎的,当属与周大福联名的黄金珠宝产品。据悉,该系列金饰上柜三月,销售额已超3000万元。

  文创产品的销售,不只是为了赚钱,用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马东峰的话来说,是为了“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传统元素的当代表现,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文化遗产和现代人产生共鸣”。

  在这一理念下,良渚也推出了以“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器物考古”等为主题的考古专题深度研学游。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项目考古领队王宁远为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孙源 摄

  现在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方圆10公里以内,杭州国家版本馆、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的落户,以及浙江省考古与文物保护基地的建设,将续写五千年文明;良渚还联合各大专业机构,创作推出的儿童情景剧、交响乐、民族管弦乐等良渚主题文艺精品,不仅活化良渚文化,也带来了区域发展;同时持续对外讲述的良渚故事,让“看五千年的中国来良渚”成为共识,为之后良渚的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广胜最近在全省文物大会上表示,将充分发挥“文物+”杠杆效应,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与旅游、教育、科技、文创等深度融合,通过文物活化利用促产业、扩消费、增就业,丰富公众历史文化滋养,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双轮并驱。

  李虹说,当下需用更现代的方式,来呈现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它不仅是当下所及的自然山水和典故传说,而是要将它们揉成一种更为现代年轻人喜爱的方式,焕发青春活力,吸引受众,这是新时代迎来的新思考。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目的在于传承,特别是在年轻人的传承,只有这样,鱼和熊掌才能真正兼得。(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深刻把握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使命责任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时间:12-15
  • 长二丁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长征火箭年发射次数首次迈上50大关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马帅莎 郑莹莹)北京时间12月15日2时2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这...

    时间:12-15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念兹在兹

      联播+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念兹在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时间:12-15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2022年中国经济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

    时间:12-15
  • 雪域高原上的保障“尖刀”

      军事理论考核、指挥所开设演练、野战装备操作……初冬时节,青藏兵站部某部首长机关年终军事训练考核在寒风中紧张...

    时间:12-15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厚植中国发展优势

      苏州市政府组团赴日招商,拿下了超过10亿元新订单;浙江“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登上热搜;四川省商务厅包机“组团出海”赴欧洲拓展市场……近...

    时间:12-15
  • 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

      (一)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公路铁路,车辆穿梭;超市商场,物丰价稳;广袤田野,生机勃勃……壬寅岁末,神州...

    时间:12-15
  • 人民政协新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民政协新实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时间:12-15
  • 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思想纵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

    时间:12-15
  • 立志航空报国,奋战攻坚一线

      10年前,一位英雄倒在了胜利时刻。10年来,他的精神不断激发出奋进的力量。  2012年11月23日,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