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2-12-14 15:23:35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观点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本报评论部

  摒弃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美丽中国必将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过去重卡阻路、煤灰遮天,如今高天流云、焕然一新。在青海木里,因为大规模非法采矿导致的“天坑”,已经初步实现生态修复。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化工围江”难题加速破解,祁连山重回水草丰茂,内蒙古“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四川成都治理大气污染、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锦绣华夏,更多地方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明显改善。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的重要论断,并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理解把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任务,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不断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绿色根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保护方面我无论是鼓励推动,还是批评制止,都不是为一时一事,而是着眼于大生态、大环境,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放眼世界,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人口规模巨大和现代化的后发性,决定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将面临更强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摒弃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地表水Ⅰ—Ⅲ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达到84.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森林面积增长了7.1%,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着力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就能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另一方面要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美丽中国必将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从历史长河来看,如果说我们这一代人能留给后人点什么,我看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从长白山下到三江平原,从苍山洱海到秦岭山麓,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考察,总会嘱托要保护生态环境。广大干部群众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一定能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不断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深刻把握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使命责任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时间:12-15
  • 长二丁火箭成功发射 中国长征火箭年发射次数首次迈上50大关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马帅莎 郑莹莹)北京时间12月15日2时2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这...

    时间:12-15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念兹在兹

      联播+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近平念兹在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时间:12-15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2022年中国经济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

    时间:12-15
  • 雪域高原上的保障“尖刀”

      军事理论考核、指挥所开设演练、野战装备操作……初冬时节,青藏兵站部某部首长机关年终军事训练考核在寒风中紧张...

    时间:12-15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厚植中国发展优势

      苏州市政府组团赴日招商,拿下了超过10亿元新订单;浙江“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登上热搜;四川省商务厅包机“组团出海”赴欧洲拓展市场……近...

    时间:12-15
  • 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

      (一)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大街小巷,人来人往;公路铁路,车辆穿梭;超市商场,物丰价稳;广袤田野,生机勃勃……壬寅岁末,神州...

    时间:12-15
  • 人民政协新实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民政协新实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时间:12-15
  • 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思想纵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

    时间:12-15
  • 立志航空报国,奋战攻坚一线

      10年前,一位英雄倒在了胜利时刻。10年来,他的精神不断激发出奋进的力量。  2012年11月23日,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